第(1/3)頁
姬亮,世居韓都鄭城,祖名開地,父為平,次弟為韓宰相,迭侍五君。秦滅韓時,亮尚在少年,未曾出仕,然家童卻有三百人。弟死未葬,他卻一心一意想為韓國報仇,所有家財,悉數取出,散給賓客,求刺秦王。
秦王者,嬴政也,便是日后的秦始皇。那秦王自滅韓之后,又滅趙、滅燕、滅魏、滅楚、滅齊,一統天下,其勢如日中天,縱使有幾個英雄豪杰,誰敢去太歲頭上動土?所以亮蓄志數年,終難如愿。亮毫不氣餒,自忖天下之大,何患無人。于是,便托名游學,周游天下,終于在東海邊上,覓得一風塵大俠,愿刺殺始皇。亮不勝歡喜,給予銀錢無數,又秘密趕制了一柄一百二十斤的大椎,交給大俠,結伴西返,待時而動。正巧秦始皇二次東巡,被亮聞知,急忙告知大俠,迎接上去。到了博浪沙,望見塵土大起,知是始皇到了,忙到馳道兩旁埋伏。秦朝的馳道,乃就地取土所筑,故而兩旁為溝,并植以楊柳,橫排九棵,遮天蔽日,易于藏身。加之博浪沙丘壑縱橫,草木崢嶸,若論隱身,更勝于他處。亮與大俠便擇了一處既易于隱蔽,又易于出擊之地,守候始皇。
約有頓飯工夫,始皇的御駕逶迤而來,前行者武騎,黑馬烏槍,烏盔黑甲,繼之是儀仗,日月龍鳳旌旗,金爪鉞斧,云幡寶蓋,再之才是車駕。除金根車,五時副車之外,尚有屬車八十一乘(包括兵車在內),浩浩蕩蕩由面前經過,前不見頭,后不見尾,把姬亮二人看得眼花繚亂。正不知從何下手,猛見其中一車,格外華麗,便認定內中坐著始皇。仇人相見,分外眼紅,亮輕叱一聲:“上!”與大俠并肩沖上馳道。那大俠也不知是心情緊張,還是覺著成竹在胸,一邊沖一邊將大椎照定始皇的御車直擲過去。只聽得咔嚓一聲巨響,正如晴天打了個霹靂,御車癱在路上。一班護駕武士只顧前行,出其不意,驚得手足無措,自相擾亂。姬亮見大功告成,忙與大俠分頭遁去。原以為始皇必死無疑,誰知過了數日,傳出一個消息,那日擊中的只是一輛經過偽裝的副車,始皇安然無恙。不只無恙,反將大俠拘捕歸案。那大俠不愧是個大俠,任秦吏如何拷打,終是不肯供出主使之人,遭車裂而亡。大俠雖死,始皇尚不甘心,圖影天下,搜捕姬亮。
姬亮萬般無奈,易姓為張,名良,字子房,逃匿下邳。
沒錯,姬亮便是大名鼎鼎的張良,張良原名姬亮,后刺殺嬴政不成,改名張良。
下邳緊挨東海,戰國屬楚,距博浪沙約數百里。張良到了這里,雖然無親無故,尚幸腰里有錢,衣食無憂。起初,還不敢出門,挨過一年之后,捕役漸寬,乃放膽出游,但大都在黃昏之時,來到圯上,眺望景色,消愁解悶。圯上就是橋上,土人常呼橋為“圯”。久而久之,莫說茶小二,連土人也都知道,下邳住著一位敢于搏擊長空、椎擊始皇的大英雄。
所幸,土人懷念楚主,痛恨始皇,故無一人告發張良。
時光如梭,某日黃昏,張良上橋漫步而游,一位老丈徐徐走到張良身邊,扶欄而坐,把兩腳伸到橋下,一晃一晃的,好似孩童一般。
張良覺著奇怪,偌大一把年紀的老翁,倒像一個小孩子那般輕狂,實在有些可笑。但還未等他笑出聲來,忽聽啪的一聲,老翁的一只鞋子,掉到橋下去了。張良暗道一聲活該,誰叫你如此狂賤!
“孺子,還不快去橋下給長輩拾履!”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