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雖然已經(jīng)二十來年沒正經(jīng)當過皇帝了,但李存畢竟一直在其位,又是實打?qū)嵉厥菑幕鶎右徊揭徊脚郎蟻淼摹?
再加上還有陳康伯、陳遘等人輔助李存主持朝政。
沒用上兩天時間,李存就完全接手了大乾王朝的全部權(quán)力和其它一切。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
很多人都擔心,李存再重新執(zhí)掌大乾王朝的皇權(quán)以后,會清理李標留下來的老人。
不想,李存卻是一個李標一朝的老臣都沒有動。
這也從側(cè)方面反應出來,李存并不是留戀這個皇權(quán),實在是,大乾王朝需要李存,李存才回來的。
李存一上手,大乾王朝的一眾文武百官,尤其是那些年輕的臣子,很明顯就感覺到了李存與李標執(zhí)政的不同。
簡而言之就是,李存敢放權(quán)給臣子,能不自己干的事,李存絕不自己干;而李標則跟李存正好相反,喜歡將一切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喜歡事事親力親為。
毫無疑問,李存這樣的風格,肯定更得臣子的喜歡,不論是那些想要一展抱負的能臣,還是那些喜歡懶政的庸臣。
當然,也有些大臣覺得,李存這樣下去,大乾王朝肯定會出事。
甚至有些大臣進言勸李存向李標學習,勤勉一些。
對于這樣的大臣,都不用李存出手,那些想要一展抱負的大臣和喜歡懶政的官員就把他們給罵得狗血淋頭。
相反,到頭來還是李存保下了這些連這種話都敢說的忠直之臣。
——在李存看來,這些大臣蠢是蠢了點,但忠心可嘉,而且不能因此就阻塞了言路。
至于這些大臣所諫的內(nèi)容?
首先,李存始終都認為,一個好的朝廷,就是不管皇帝在不在,都肯定能正常運轉(zhuǎn)。
因此,一個王朝想要發(fā)展,作為掌權(quán)之人,就必須得學會權(quán)力下放。
用人也一樣。
除了真正的大事,小事完全可以讓分管之人自己去決定、去負責。
要知道,權(quán)力下放得越多,下面的人壓力就越大。
壓力大了,就有責任。
有責任,他們就得上進。
上進了,他們就有競爭。
有競爭了,大乾王朝才有活力。
有活力,大乾王朝才能發(fā)展壯大。
所以,當好皇帝,其實就是用好人,就是權(quán)力下放。
劉邦不會治理天下,帶兵打仗更是從來都沒有贏過,可以說是典型的文不成武不就。
可劉邦卻能得蕭何、張良、韓信這些大才的追隨和輔佐,還能創(chuàng)建漢朝,甚至是創(chuàng)建了漢民族。
這就是因為劉邦深諳用人之道,敢于將權(quán)力下放,讓人才來為自己打江山,讓人才來為自己治理江山。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給劉邦打工的人,還都認為劉邦是一個好老板。
說來說去,其實還是得說回一個皇帝的職責。
一個皇帝最重要的職責,其實就是鎮(zhèn)得住這個王朝,讓王朝穩(wěn)定發(fā)展,不出亂子。
還有,皇帝其實做好兩個字就可以了,那就是:選擇!
也是最近這兩年,尤其是李標死了以后,李存才悟出了一個簡單的道理,那就是完美主義者,并不適合當皇帝。
就像李標,他就是太追求完美了,實際上他并不適合當皇帝。
老實說,要不是因為有李存一直在給李標穩(wěn)住大局,李標這個皇帝到底會干成什么樣,還真不好說。
這么說吧,皇帝是做戰(zhàn)略決策的,不是事事親力親為的。
非寧靜無以致遠,非致遠無以定向,非定向無以抉擇,非抉擇無以戰(zhàn)略。
而戰(zhàn)略即選擇。
實際上,會當皇帝,皇帝其實很好當。
選出人才,然后放權(quán)給這些人才,讓他們?nèi)ブ卫碜约旱慕剑ㄗ屗麄內(nèi)ゴ蚪健?
當然,肯放權(quán)給臣子,并不意味著大撒手,什么都不管。
事實恰恰相反,在放權(quán)給臣子的同時,李存還特別注意兩個部門的培養(yǎng):
一個就是臺諫部門。
培養(yǎng)這個部門很簡單,那就是重用忠直敢諫之臣,像李光、胡銓、陳公輔之流,讓他們什么都敢說,無所畏懼。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