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童子軍和娘子軍!-《回到明末做梟雄》
第(1/3)頁
崇禎六年—四月十八,晴,黃道吉日。
清晨時分,天威軍大營中。
秦鋒頭戴鳳珠點金盔,身穿金漆山文甲,手執(zhí)逆鱗寶刀,站立在用大塊青石修筑的點將臺上,目視前方、威風凜凜!
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四位義子,穿著特制的小號甲胄,手中各執(zhí)一柄短刀,在自家義父身后一字排開。
而在點將臺下面,排列著一個巨型方陣,不是由士兵組成,而是由孩子組成,準確的說是九千二百八十八個孩子,其中男孩四千一百三十六個,女孩五千一百五十二個,年紀大的不足十四歲,年紀小的只有四歲多點。
此外還有四百六十二個不足四歲的孩子,因為太小了,沒有參加列隊,在后營中快樂玩耍著。
而這些孩子,都是秦鋒巡查各府、州、縣過程中,收養(yǎng)來的孤兒和被親人拋棄的棄兒。
沒辦法,天災不斷、兵荒馬亂,百姓們死走逃亡,于是就出現(xiàn)了大量的孤兒和棄兒。
百姓們又大都重男輕女,故而被丟棄的女孩比男孩多的多,因此收養(yǎng)的女孩也比男孩數(shù)量多。
這些孩子被收養(yǎng)起來之后,便送到了天威軍大營中,妥善照顧、修養(yǎng)身心,并進行了一定的軍事化訓練。
而今天讓孩子們列陣在點將臺前,是為了正式組建成軍,一支童子軍、一支娘子軍。
這樣做自然有目的了,一則,讓孩子們有個歸屬感,從此以軍為家,可以更好的生活。
二則,幾年時間下來,秦鋒已經(jīng)把大明朝看透了,腐朽至極,不僅是政治上的腐朽,而是政治、軍事、經(jīng)濟、思想、文化、民生……全方面的腐朽!
如此一個腐朽的王朝,滅亡是早晚的事。
問題是,大明王朝可以滅亡,華夏文明不能滅亡,如何保住華夏文明不滅,保證華夏子孫不被夷狄所奴役呢?
這個任務太艱巨了,僅憑自己一人之力恐怕無法做到,必須找一些志同道合者幫忙才行。
可是天下之大,真正能與自己志同道合者又有幾人?
少之又少!
怎么辦?
好辦,既然沒有志同道合者,那就自己培養(yǎng)!
這些孤兒們年紀都不大,思想單純、可塑性強,自己親自教導他們,培養(yǎng)成才!
等這些孤兒們長大了,就可以和自己一起,對這個腐朽至極的國家進行一場翻天覆地的改造,讓華夏文明延續(xù)下去,進行傲立于世界之巔!
如此,才是大丈夫所為,才是真正的功德無量!
……
上午辰時,建軍儀式正式開始:
首先樹立起兩面軍旗,其中童子軍的軍旗是純黑色,上面繪制著一只赤紅色的睚眥圖案。
睚眥是《山海經(jīng)》中的一種神獸,是龍和豺狼所生,性格剛烈、嗜殺喜斗,且擁有克殺一切邪惡的力量,古人常把它刻在兵器上,以增加其威力。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城区|
平湖市|
青神县|
霍林郭勒市|
夹江县|
宽城|
宜兰市|
靖边县|
安顺市|
东山县|
兴国县|
闽侯县|
芮城县|
昆明市|
金湖县|
香港|
睢宁县|
手游|
田东县|
天长市|
沙雅县|
中方县|
基隆市|
怀宁县|
元江|
南雄市|
江北区|
隆德县|
高尔夫|
新巴尔虎右旗|
嘉禾县|
定边县|
印江|
呼伦贝尔市|
南漳县|
阳山县|
宜州市|
广宁县|
临湘市|
安康市|
汨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