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嘉靖、隆慶之后,重文輕武的情況更嚴重了,同品級的武將、文官相遇,前者必須給后者下跪行禮,自稱末將、門下、小的,否則就要受到嚴懲。 甚至多次出現低級文官不請示朝廷,便私斬高級武將的事情,崇禎二年,正二品的袁崇煥斬殺了正一品的毛文龍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而武將不受重視,經常被文官們欺壓,也是明軍戰斗力不斷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 ……… 「酒宴已經備下,還請秦將軍入城,飲上幾杯、略做休息,洗洗身上的風塵!」 「飲酒不急,先辦公事,丁知州,本地的災情如何?」 「哎,數月之前,流寇 大軍洗劫了本州,百姓們死走逃亡,十不存一,田園亦是毀壞無數,其狀慘不忍睹啊!」 「災情如此嚴重,丁知州是如何賑濟的?」 「本官命人四處張貼告示,讓流亡的百姓們返回來,并設置了多座粥棚,為百姓們提供飲食,同時分發耕牛、種子、農具等物,以備明天春耕之用,爭取讓百姓們早一點重建家園。」 「粥棚設在何處?」 「城東的寇公祠前就有一座!」 「好,咱們去看看!」 「將軍這邊請!」 …… 寇公,既是寇準,華州人氏,北宋名將,性格剛直、公正廉潔,多為百姓所稱道。 寇準逝世之后,鄉親們感念這位名相,于是集資在華州城東門外修了一座寇公祠,年年進行祭拜,香火頗盛。 之前流寇大軍洗劫華州城,很多建筑物毀于一旦,對寇公祠卻是秋毫無犯,完整的保存了下來。 「不要擠、不要搶,米粥有的是,保證讓大家都吃飽!」 「吃飽的人往東邊走,那邊有搭好的窩棚和帳篷,可供大家休息之用。」 …… 寇公祠前面設有一座大型粥棚,數以萬計衣衫襤褸的災民正在排隊領米粥喝,另有百余名捕快、衙役,手持水火無情棍維持秩序。 秦鋒跳下馬來,到隊伍前面看了看,只見數十口大鐵鍋一字排開,里面熬煮著粟米粥,香氣四溢。 從旁邊拿起一根筷子,***了粥鍋中,筷子筆直樹立,沒有倒下,說明米粥非常稠,真材實料。 秦鋒點了點頭,又在丁知州的陪同下,視察了位于城內的倉庫。 倉庫里有幾百座用竹篾、柳條、稻草編織成的屯子,高有兩丈五尺、直徑一丈八尺,里面裝滿了各種糧食,都是前段時間三邊總督楊鶴調撥下來,專門救濟災民用的。 「秦將軍,請檢驗!」 說話間,丁知州從倉丁手中取過一根精鐵戳子、長約六尺,粗有三寸,前端鋒利,內有凹槽。 自古以來,貪官污吏們經常貪污公糧,為了避免露餡,便在糧屯上弄虛作假,里面堆滿稻草和泥土,上面覆蓋一層糧食,從外面是看不出來的,以此應對巡查,蒙混過關。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