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緙絲在古代只能用于皇帝的龍袍編織。 整個編織的過程不允許出一絲一毫的錯誤。 當然,這不是什么嚴苛,而是因為緙絲的編織采用的是織布即成圖的規則,一幅圖上千根線。 這項技藝在封建時代是只有少數匠人才能掌握,屬于一種高貴的象征。 但是隨著封建時代的落幕,緙絲的技藝在民間也只近乎絕跡。 好在這些年,隨著國家的發展,大家開始注重起了傳統技藝的傳承,于是緙絲也走向了大銀幕,從默默無聞到了人盡皆知的地步。 不過,這對于一項技藝的傳承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 因為很多人是用不起,也用不到這項技藝,變現速度慢,造就的就是很少有新鮮的血液加入。 但這在七宗門是不存在的。 很小的時候,蘇云錦就被六奶奶手把手的教導女紅。 當時她并不知道什么叫傳承,只是覺得坐在機杼前就可以不用去背煩躁的課業。 所以每次她都會在六奶奶的房間里呆很久很久。 直到最后,她學會了刺繡,學會了織布,最后就學會了緙絲。 因為不能出錯,她最開始的成品很不好看,畫著的圖明明很好看,可做出來的成品卻是歪歪扭扭。 六奶奶向來疼她,哪怕浪費了很昂貴的絲線也只是笑笑。 久而久之,她的緙絲技藝突飛猛進,一件衣服最多半年就能織成。 不過,在一件件精品圖案的背后,是一件件失敗的作品。 那些東西她以為六奶奶早扔了,結果等她大學畢業回到宗門才發現,六奶奶把那些東西都收著。 她拿出來改了改,就變成了爺爺奶奶們的手帕、擦腳布以及驅蚊蟲的香囊。 蘇云錦佩戴的這個,算是里面最早的成品,也是被六奶奶笑的最多的一個成品。 這位老人似乎總能記得自己在女紅學習的過程中那些最丑,最難看,最不熟練作品的樣子。 當然,除了成品的樣式外,香囊里面也放了很多七宗山特有的藥材。 這是獨一無二的,如果有誰想要在里面做手腳,那得有點本事才可以! 關于讓人取東西的事情和爺爺奶奶們交代好以后,蘇云錦就等著張志昌那邊派人過來拿信物。 結果,蘇云錦沒等來人,反倒是等來了三爺爺的電話。 電話里,三爺爺說傅老爺子正好來七宗門,知道她需要古磬,就把古磬帶下去,讓他孫子拿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