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三名被害兒童都因為某種原因,有了單獨一個人在外的機會,剛才尸檢的時候……這里有一個問題我想不通,透明膠帶因為它的特殊用法,很難單手操作,如果不是死后貼上去的,他的手只要離開孩子的嘴,孩子就算忘了喊,也會哭叫,小區那個時間仍然會有進進出出的人,我覺得兇手不會冒險松手,這是一個方面,再有,尸檢的時候咱們也都看得仔細,死者手腕腳脖都沒有捆綁,身上也沒有約束傷,兇手想要讓孩子不喊可以用手捂住,松開手孩子不僅會喊叫還會跑!” “聽著像先被迷暈了。”大龍說。 周望點點頭看向胡楊說:“這就是我第三個問題的答案,孩子被迷暈了,只是這種易揮發類的麻醉劑,咱們沒辦法檢驗到。” 胡楊問:“第四個問題呢?兇手身上帶著啥?” 周望掐滅了手里的煙,想了想說: “我不認為兇手會翻墻,因為那樣有很大風險在行兇前被人看到,我覺得兇手會從大門口進,但不會是走著,很有可能是坐在車里,我說的是坐在車里,也就是說他不僅帶了兇器,透明膠帶,迷暈孩子的藥水,手帕這些可以藏在外套里的東西,可能還有一個朋友,一個開車到這個小區的朋友,或者是打車到這個小區,又或者是這三個小區中,有一個是他就住在那里。” 胡楊認真的盯著周望看了看問:“你是如何得出這個結論的?” “因為兇手沒想過只殺一個,既然后面還有行兇的想法,他至少要想一下咋樣做才不被警方找到,三個案發地點在不同的區域,就足以說明他用心了,這類連環殺人的案件,警方一般都會找共同點,電視上也是這么演的,所以兇手很像是把每一起行兇當做單獨的一次,您看,從案發地,到殺人方法,沒有像其他連環殺人案一樣,有標志性的共同點,我就大膽的推斷,他有可能到案發地的過程,也是不一樣的,當然,這也只是目前的推斷。” 張恒看到胡楊贊許的目光,馬上接口道: “我很認同周望的觀點,我們慣有的想法都是兇手會避開人多或者有監控的地方,這個案子,之前介紹案情的時候也說可以爬墻出入,但周望分析的很有道理,兇手不是想殺了一個就完事了,他還要繼續,翻墻這個事吧,一次沒被人看到,可不代表次次看不到,除非他墻內還有幫手,要不然他露頭之前根本沒辦法知道墻內是個啥情況,萬一墻下就站著一個人呢?或者樓上的哪一家正好看向墻頭的這一邊呢?那記憶肯定深刻。” 胡楊笑呵呵的掏出一盒煙,一人遞了一根,大龍趕緊給胡楊點上,胡楊看著大龍說:“難怪你不愿意進法醫科,你這個師父不錯。” /106/106384/27636604.html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