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今天是朱高煦兵馬三天一休的日子。 朱高煦正在王府上,等陳文回來后,帶來了兩個消息。 李友直和朵顏三衛。 朵顏三衛太遠了,不切實際,顯然是隨口應付他的,但是張信說出李友直這個人是顯然有特殊意思在里面。 大明地方的兵甲貯備,由布政使司下屬的軍器局負責。 北平軍器局倉庫使為正九品的李友直。 李友直是直隸清宛縣人,也就是老家在河北,距離北平挺近的。 朱高煦對他也有印象,因為以前每次和燕王出征,都會找李友直取兵甲,他大概二十多歲,比較年輕,每次都客客氣氣,看的出很想討好燕王。 以前的朱高煦當時不知道為什么,現在的朱高煦想想,可能李友直老家就在附近。 張信是個老狐貍,居然和李友直關系也不錯,如果朱高煦能記住歷史的細節,就會知道,原歷史上,正是這兩個人先后向燕王告發了朝廷的密旨抓捕的事。 “殿下真仍神人,張信果然有異志。”陳文這時不忘拍朱高煦一記馬屁。 但憑良心說,陳文不是真想拍馬屁,因為朱高煦是沒猜錯。 朱高煦派他過去,買兵甲買馬都是假,就是試探。 果然一試就試出來了。 朱高煦一臉得意,心想,老子記不住李友直,還是記的住張信這個二五仔的。 “但也不能輕易相信。”朱高煦一本正經的道:“通常一個人在沒有看到絕望之前,總有很多選擇,有些人是因為絕望,才會做出外人無法理解的選擇。” 如果朝廷突然把張信調走,你看張信會不會馬上舉報高陽郡王私買兵甲的事和私立長史的事。 張信現在和朱高煦暗通款曲,是因為他怕死,因為他身處旋渦的中心。 陳文深以為然,殿下說的話,總是那么有道理,他想了想:“當給他壓力,逼他盡快投誠。” “那倒也不用,或許朝廷會逼迫他。”朱高煦知道如果歷史沒有改變,接下來朝廷還會下密旨催促他盡快動手,最終逼的張信向燕王告密,但這件功勞,他得想辦法拿到手上。 當下兩人商量了一番,如何去找李友直,至于買馬,朱高煦只是借口,并沒真打算去買馬,因為一旦燕王決定反了,他自然就會有大量的馬。 原本他的兵甲都不需要準備,燕王一反,什么都有。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