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出路(中)-《大明英華》
第(1/3)頁
朝陽燦爛。
春眠不覺曉,寨子里的族人也好,昨日那些疲憊困乏的來客也好,都似仍在酣睡,沒什么動靜。
早起巡寨的文阿嬤,卻抬眼望見,外孫女阿鯤,正帶著鄭海珠在爬山。
文阿嬤于是也帶上兩個侍衛,往那處去。
到得山腰遇到她們時,只見鄭海珠正躬著腰,鉆在青青灌木叢里。
“鄭娘子,怎地來看這些野茶?”
文阿嬤慈藹而好奇地問道,仍是用的宋時的稱呼習慣。
鄭海珠忙過來行禮,恭敬地問道:“阿嬤,附近這樣的茶樹,多嗎?”
文阿嬤湊手摘下幾片碧綠柔嫩的葉子,放到鼻子下聞了聞,施施然說道:“再往山頂去,還有不少。這幾日,應就可摘新葉。昨天端給你們吃的,還是去歲的茶,怠慢啦?!?
鄭海珠卻認真道:“阿嬤,昨日的茶,可是用火氣蒸過,再焙干的?”
“唔,娘子說得不錯,這是我們文氏高祖傳下來的法子,可有什么不對?”
鄭海珠望著老太太真誠請教的眼神,莞爾笑道:“阿嬤莫誤會,沒什么不對,這是唐宋時的古法。如今在陸上,明人多用炒制法。”
文阿嬤白眉微揚:“娘子可否給老身說得細一些?”
鄭海珠昨日觀察這位女酋長飲茶時的舉手投足,從那抿湯時的微微皺眉品咂,就猜測她對茶事其實是講究的。
此刻見她果然對新知識很有興致,便一邊比劃,一邊娓娓道來:“阿嬤,如今置辦鐵鑊和炭火,都比前朝大為便宜又精進,我們將新葉放在那鐵鑊里,點上火,直接用手掌翻炒?!?
“這,不會傷了手嗎?”
“并不會。那鐵鑊大如竹匾,熱力勻開,手掌先觸茶,再揚茶,茶落手不落,翻飛往復,那葉兒很快就沒了生青氣,比蒸的葉子更香,沖出的湯色也更清澈好看?!?
“哦,如此?!?
文阿嬤不由露出神往之色,旋即那一抹亮色又暗澹下去。
“鄭娘子,大明富庶,想必那般鐵鑊,尋常人家也置辦得起。我們邊鄙小島,鐵器稀罕得很,炊事都用土陶罐子,哪里能有什么大鐵鑊炒茶。”
鄭海珠聞言,抬起雙眸,接住了老人復雜的目光。
但她并未報以同情、悵惘、歉然之類陪著傷感的神情,而是帶著勉勵與豪爽之氣道:“阿嬤莫妄自菲薄,你們這處大島,雖孤懸海外,但顯見得是壺神卷顧的地方,山林沃野豐美,漁獵耕種俱可,即便野茶,也香氣馥郁,說明土地氣候適合茶樹生長。既如此,待我回去湊些本錢,將茶種、鐵鑊和懂得炒茶的匠人,都帶來島上,可好?”
“?。俊?
文阿嬤雖將這故國女子的每句話都聽了個清楚明白,一時卻不知如何接應。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城口县|
炉霍县|
宜兰市|
洛扎县|
象州县|
德州市|
阿巴嘎旗|
高台县|
峡江县|
阆中市|
榆社县|
韶山市|
崇文区|
洪雅县|
定边县|
高陵县|
酒泉市|
江川县|
达尔|
光泽县|
孟州市|
十堰市|
烟台市|
夏邑县|
淮北市|
吐鲁番市|
新晃|
马鞍山市|
江孜县|
沙湾县|
桂东县|
蒲城县|
宜黄县|
长岛县|
萝北县|
理塘县|
保山市|
静宁县|
聂拉木县|
景谷|
伽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