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書院定址-《大明英華》
第(1/3)頁
立冬這天,荷姐那位蘇州閨秀小主人,若在天國有靈,當(dāng)可寬慰——她耗費心血寫就的《牡丹亭評傳》,刊印出版了。
鄭海珠來到九蓮庵門口時,正看到張燕客錦衣斑斕,宛若一只威風(fēng)凜凜的虎斑貓,大剌剌坐在門口,吆喝著賣書。
縣民們擠擠挨挨,像之前看縣老爺升堂那樣,興致勃勃地伸著頭頸圍觀。
幾個老秀才也聞訊趕來,一看眼前的畫面,俊俏公子在尼姑庵前叫賣與《牡丹亭》評述有關(guān)的刻本,聽說還是個女作者所寫,不由一個個如喪考妣。
我的堯舜禹、周天子、孔圣人孟亞圣、朱老夫子,以及各位大明先帝唷,快睜眼看看吧!如今世風(fēng)日下,女人怎滴也能寫書出來賣錢!
還是這般誨淫誨盜的書!
官府卻也不禁,大明要亡,要亡啊。
張燕客哪里是盞省油的燈,捧著暖手爐站起來,板著臉,針鋒相對地指斥他們有眼不識珠玉,讀書讀成了傻子。
又對著陸續(xù)出現(xiàn)的一些士子模樣、但衣著貧寒的年輕人朗聲道:“幾位兄臺,請光顧這邊,小弟饋贈好書一本,并奉上足銀一錢。諸位務(wù)必周知鄉(xiāng)鄰,九蓮庵的師太出自簪纓之家,仁心寬厚,不但布施佛法,而且愿以文心廣結(jié)善緣。師太不計此前蒙冤之苦,仍駐留于這上海縣,望父老鄉(xiāng)親姑婆姐妹們,多多幫襯,常常照拂。小弟我呢,算是師太從前的娘家人,此一回,為營建事宜,來松江聘請造園大師,臨行前順便來將九蓮庵修繕一新,往后亦會陪著我紹興張氏的女卷們,常來探親。”
張燕客說得滔滔不絕。
松江的年輕士子們沒想到這么個沒戴頭巾的紈绔,一開口倒頗有文采,風(fēng)采更是不俗,話里話外的意思也入情入理,還顯見得家資豪闊。
少年郎們,往往沒老秀才們那股酸臭的古板氣,遂紛紛上前,與張燕客攀談甚歡。
鄭海珠先步入庵堂問候荷姐,承她一番真摯感恩之意,敘了會兒話,才又出來。
見張燕客稍得空閑,遂上前笑言道:“三公子太能說了,所謂腹有詩書脫口秀,你若真的花時間在舉業(yè)上,想來也是個學(xué)霸。”
張燕客聽著“”脫口秀”、“學(xué)霸”這樣新穎卻不難理解的詞,得意道:“鄭姑娘難得夸我一句,我也不誆姑娘,本公子唱念作打,都是一把好手。哎對了,回頭我大哥給劉公公寫的戲本子,我也去串個角色。那八股文章,束手束腳,有什么做頭?人生如戲,在戲里唱戲,才有趣得緊。”
繼而又斜瞥周遭幾眼,對鄭海珠低聲道:“你又不傻,還看不出來?今日我本就不是來賣書,而是來賣我這張臉的,露一露我紹興張家的面子,好歹叫四鄰八鄉(xiāng)曉得,庵堂里那位師太,有人撐腰,莫要因她吃過冤枉官司,就繼續(xù)欺負她。”
鄭海珠會心一笑,篤誠道:“其實你也是個老江湖,這人心的路數(shù),你都懂,不然你大哥也不會留你一人在上海縣張羅,自己先回紹興。”
說罷,掏出荷包,數(shù)出銀角子,指著刊刻頗為考究的書籍道:“這么好的書,我家小姐怎能錯過。她要買二十本送給手帕交們。”
“好咧,韓大小姐闊氣又有眼光。”張燕客麻熘兒地吩咐家仆用布包將書兜好,交給鄭海珠。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蓬溪县|
保定市|
莱阳市|
阿合奇县|
章丘市|
德令哈市|
凉山|
平邑县|
山阴县|
土默特左旗|
页游|
界首市|
淮阳县|
花莲市|
五河县|
东安县|
博白县|
黑龙江省|
横峰县|
手游|
重庆市|
巴里|
宿州市|
共和县|
尼玛县|
大田县|
冀州市|
新化县|
东乌|
梅河口市|
通海县|
刚察县|
金山区|
达孜县|
合川市|
沿河|
泽库县|
安多县|
元阳县|
南召县|
乌苏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