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牽招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我知道,此刻上谷和代郡都已經被曹仁所取,高覽想要進來救援,至少要連破兩郡。” “更何況,郭圖和二公子,本身有了仇怨,如此狀況之下他根本不會舍身來救。” “幽州必然有失。” 徐臻聽他的口氣之中,似乎還有所眷念,仿佛是要和徐臻復盤整個戰局,不過他現在并不想和牽招多言。 當下說道:“我到此,專為了招降你這幾萬兵馬,你若是顧念他們性命,還記掛他們家人,那就下令投降。” “便以此軍備,為我攻取漁陽郡,如果可下,這些兵士的家人還能保全,否則你現在去漁陽城外看看,到處都是死尸堆積,說不定就有他們的家人。” “將軍!” 此刻,在遠處等待的一名曲軍候走來抱拳,他和牽招算是舊識,當年在袁紹麾下的時候就曾見過。 “陳蹈,伱也投誠冀州了?” 牽招眉頭一挑,頗為意外,他記得這個陳蹈是當初營中頗為忠心的一批人,那時候因為袁紹的惠民之政,在當即救下了不少因戰而流離失所的百姓。 讓他們得以吃飽飯,所以這陳蹈和他麾下兵馬算是因報恩而進入軍營,這樣的人應該比他們這些來投奔的人更該堅持才對。 “將軍,君侯治下的冀州,百姓能活得更好,我母親如今五十幾,卻還可安享晚年,家中存糧,比當初數倍還多,各郡任用皆是當地德才兼備之士,所有將士皆感念天子之德,有大漢昌盛之風。” “將軍又何必再抵抗?” “不必叫我將軍!” 牽招當即抬起手,止住了眼前之人的話語,“我不算是將軍,頂多校吏而已,現在不過敗軍之將,不足言勇。” “君侯,小人也不算是固執之人,如今局面不降,累及數萬人一起凍死在山坳之內,現在我等在山中已經殺馬充饑,不降自然不可能,但若是讓這些兵馬去攻打漁陽郡,小人自問沒這個能耐。” “嗯,”徐臻不知可否,輕聲回應了一句,說到這他已經明白,牽招也是想來投誠,本身就不需要如何規勸。 他們也在想著投降,以保全在山坳內困住的這幾萬兄弟。 不過,在氣氛稍稍尷尬之后,徐臻還是又補了一句,“當他們看到漁陽城外,死尸無數的時候,或許就會有所改變。” 那些百姓里面,其中不少應該都是這些在外作戰將士的家眷,或者是熟知之人。 可以說袁熙在情急之下,不敢應對,更加不肯背水一戰,直接躲進城內之事,將會觸怒很多的人。 “君侯所言有理,”牽招也是覺得頗為有理,稍稍點頭,“只是,在下便不降了。” 牽招單膝跪地,抱拳行禮,嘆了口氣仿佛勞累到了暮年,雙眸神采已盡失去,接著說道:“在下追求功名多年,在戰場上從未怯戰而逃,出生入死大小數十仗,自問功績不少,雖官位不高,卻自得其樂,但當年跟隨錯了主公,如今局勢也是咎由自取。” “現在,只求能為普通百姓,種地耕田,若是君侯不許,請斬殺在下,收山中數萬部眾。” 牽招的語氣很誠懇,看得出來他的確很絕望,或者是對自己這一生感到絕望。 低頭看向下方碎石土地的牽招,此刻雙眸之中的確也有淚水盈動,鼻頭頗為酸楚。 自十五歲起,因世道艱難,各地起不平之事,宦官逐步把持朝政,黨錮驅逐了不知多少黨人回歸山野。 那時起,賣官鬻爵開始逐漸興起,一開始靈帝還沒有明目張膽的標價去賣。 但到后面幾年,也可能是為了將錢財收歸國庫而不是進入宦官的口袋之中,所以開始直接逐年賣官,各地百姓深受其害,每年都被搜刮民脂民膏。 牽招等人,開始重行任俠之事,護一方百姓安寧,聚集豪士在身后。 那時候牽頭的人,便是劉備。 從一開始籍籍無名,再到英豪齊聚,當地聲名鵲起,被許多二千石官吏青睞,請為門客。 正要名動一方,得征辟重用,一幫兄弟都將脫離白身的時候,劉備母親過世了。 孝治國的大漢,這等事決計不能無視,劉備散了部眾,回去守孝。 于是他們又沒了去處,牽招怪罪了劉備半日,但是后來就換來深深地愧疚。 那可是他的母親。 所以牽招沒說什么,來投奔了冀州,后冀州刺史換了袁紹,牽招更為努力。 因為袁紹門生故吏遍天下,不知麾下有多少豪士,文臣武將,故交名流。 唯有奮發方可得擢升任用,但是偏偏越發努力精進,篤實辦事,埋頭苦干。 反倒看著別人一一擢升,有關系背景者,有人提點者,慢慢的為曲軍侯、校尉、都尉。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