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不多時,兩人進了營地內,來了兩名軍師。 一個很老,一個很小。 周瑜觀那身穿灰色袍子,發絲垂落兩側,頭上束發髻的干凈年輕人頗有好感。 這人不光干凈利落、面色白凈,而且眼中已有深邃之感,唯腹中有謀,博覽群書方可現此等氣質。 其人身高估計有八尺,容貌清秀穿著得體,嘴角似含笑,雙眸有神。 但年紀確實太小了。 如此年紀居然也可在軍中為軍師。 而另一人更加奇怪,清瘦不說,有枯敗之感,臉頰兩側更是仿佛沒多少滋潤皮肉,緊貼著臉骨,胡須仿佛筆尖毫毛,雙目卻很有神采。 看似老邁,但實際上精神體魄應當都不錯,走路時氣息綿長,甚至都感受不到他有何動靜。 賈詡過來時,當即微微躬身,對孫策道:“將軍久違了,我曾在你十六歲時遠遠見過一面,如今依舊還記得當年神俊,此風貌遺乃父之雄偉。” “先生何人!?為何得見?可是我父舊識?”這話說來,孫策當然覺得意外。 自己對這老者是半點影響都沒有,概因他從未在江南、江東走動,是以聲名才不顯。 否則這些年韜光養晦、尋師訪友,怎會不知此人面貌? “哦,并非舊友,當年李儒代董卓向孫堅將軍求親,求的便是以其孫女,嫁將軍也。” “那時候李儒被亂棍轟出軍營,回來便說了將軍神俊,好在那時未能促成此婚事,否則將軍便落了威名了。” “哦!那學生知道先生是誰了!”周瑜笑著插了句嘴,當即拱手道:“先生恐怕是,當年牛輔軍中司馬,后為漢室之侯的賈文和,前些年還在張繡軍中,被奉為長輩,如今卻到了徐君侯的軍中為軍師。” “學生周瑜,字公瑾,老家便是廬江舒縣人,后叔父到丹陽為太守,故而在丹陽有所學。” 周瑜說出身份后,讓孫策的表情稍微變了一下,當年董卓軍中謀士,現在雖然為盟,可不知那時候有沒有結仇。 怎么是此人來接待,倒不如只讓這個年輕謀士來。 “這位小先生,又是何人?我觀其氣度頗為俊逸,恐怕是大族子弟。” 周瑜抬手而問,對青年人他比較感興趣,一來是未來更多要交手的便是年輕者,而來此人身姿氣度已不凡,但明顯年歲并不大。 但年歲不大卻可擔當重任,要么是身份斐然,要么是才學真的很高。 諸葛亮對周瑜拱手鞠躬,道:“在下諸葛亮,字孔明,是徐君侯唯一的弟子。” “嚯呵!原來如此!”周瑜短促的笑了一聲,瞇著眼又審視了些許,道:“果然是后生可畏,孔明既是唯一弟子,才學必然極高,得君侯悉心教導,日后恐怕也是我大漢名臣!” 諸葛亮拱手而下,面色淡然。 “請到大帳內安坐,君侯還在皖縣,應當下任之后就會來,不過本就不是君侯招待二位。”賈詡一路走著,在去往主帳前的路途上和兩人笑著說道。 “哦?”周瑜、孫策對視一眼,都是好奇,“那是何人?” “是曹氏嫡長子,五官中郎將。” “曹子脩……” 孫策此時才算是稍稍安定,心中多了幾分欣喜,如此看來,大度必可換得爵位與官位。 可封丹陽太守,或者要一個上將軍之職,日后好回去整頓士族,再將他們家中錢財與人才都榨出來。 如此方為大計,這么看來,甚至不用露出交好之意,只需以此而交換便可,既為曹氏嫡長子,如此心胸氣度,應當還是有的。 “那大公子現在何處?可是與君侯一同在皖縣?”孫策這邊還在思索之時,周瑜已經欣然答應,跟隨到了大帳之外。 賈詡笑道:“并非如此,大公子恐怕還在關口處,廬江關隘也有不少流民,公子應當是在安撫百姓,很快就回到來。” “原來如此……” 兩人聽聞盡皆點頭,看來這曹氏還真的是徹底將仁義奉行到底了。 連這位曹氏的嫡長子,都肯親自安撫區區一個關隘的流民。 不簡單吶。 兩人感嘆之時,諸葛亮心中也同樣在感嘆,他方才差一點便脫口而出,想不做掩飾明言曹昂追不上行軍,故而落在后頭。 而他所想,并不全面,諸葛亮覺得若是這么說,可讓兩人更加敬佩君侯用兵神速。 但再聽了賈詡之言,當即覺得這么說更盡善。 老東西果然很圓滑,學到了。 諸葛亮心中暗暗想道。 進入軍帳內,幾人落座,主位則是空了下來,趁著曹昂還沒來,他們先行商談了許多行軍事宜。 諸葛亮直言贈予三千石糧草、八百斤肉到孫氏營地之內,用以駐軍。 但兌現糧草要等數日之后,糧車徐徐從陳留、東郡、下邳幾地一同運送過來方可。 約定一同攻袁術以西,并且配合曹操大軍圍住袁術壽春。 他的淮南一郡之地,雖然地廣物博,但終究也只有這一地。 逐步蠶食之后,便可徐徐圍之,如今真正的戰場還是在徐州一線,而袁術大軍在壽春駐扎不少。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