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廬江。 前一夜內,典韋入廬江關口,繞陸路而行,從山間進入之后,果然如賈詡所言,并沒有埋伏。 于是知曉廬江并未有任何防備,或者袁術之兵馬未曾到此,于是長驅直入,星夜行軍,破三關占據路途,又回軍到渡口降五百兵馬。 將渡口的船只全部占據,用以行船接身后大軍。 典韋則是騎軍再次進發,趕往皖縣。 一夜破三關,斬殺一千余敵軍,典韋立功不斷,戰得興起,大有常勝的氣勢,對賈詡的話更是深信不疑。 于是直接在休息兩個時辰后,帶兵繼續南往皖縣,準備到皖縣再休息。 此時的典韋,仿佛已經瘋魔般,深信賈詡的那句話。 君侯有大志,且鮮有人知,若是尋常人定然不可能看得出其中門道,可廬江之中,可謂日后之樞紐,定然能夠為君侯發跡……乃至是功成名就之后保命之地。 所以,典韋知曉此事,心中更加篤定此行,他絕不會讓君侯日后有所隱患。 在他心中道理也很簡單。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國士以待之。 且不說當年“飽腹”的承諾,宛城之中徐臻暗中做了多少布局安排,還親自去向曹純懇求,據說是懇求,典韋也能想象這般心高氣傲不愿求人的君侯是如何的窘迫。 這些情誼,他都記在心中。 如今賈詡既然這么說了,廬江對于君侯心中大計一定無比重要,必須要拿下來。 “將軍,也不用如此著急!” 賈詡在身后縱馬跟隨,面色無比蒼白,他真受不了了,雖然沖鋒陷陣不需要他,可畢竟年紀大了,如此行軍他并不善于此道。 早知道典韋會如此奮勇精進,就不給他獻計了。 賈詡自己心里明白,如果按部就班等君侯到的話,其實也有機會先行拿下皖縣。 畢竟孫策自丹陽行軍是要繞過壽春南部,而且要走水陸兩條行軍之地,雖然路程短,但也要花費十日左右。 而且多是步騎,畢竟南方的騎兵不強,因地勢不利于大范圍養出良駒,所以步卒和水軍更為出眾。 這是便是他們的地勢。 所以廬江才重要。 廬江等同于是陸路跨入水路的分界口,全郡之地若是布防得當,都可說易守難攻,又能養水軍,還可引步騎南下。 此刻路過了一片竹林,正是霧氣磅礴,路途不明之時,而此處卻也是幽靜之處,距離皖縣估計不算太遠。 廬江多水鄉寧靜居所,周圍依稀可見不少民居。 竹林之中,此時傳來了幽靜的琴聲。 古琴之聲,悠揚空靈,連綿不絕,賈詡剛剛聽到,便覺得心中無比舒適,好似很多雜亂情緒都瞬間撫平,又像是原本揚起的塵埃,重新落定在地面上。 “將軍,你聽見了嗎?” 賈詡當即面色沉醉的叫了一聲,如此琴聲不如慢下來,稍稍止住行進之勢,緩入皖縣,也好讓將士能夠在半途之中且行且休息。 典韋搖搖頭道:“難聽死了,趕緊走。” “大白天談的什么鬼動靜,不可逗留此地,要盡快為君侯建功,取下皖縣!” “左右,去尋一下是誰人在彈琴,罵幾句,叫他們別彈了!” “喏!” 典韋怒喝幾聲,招呼左右縱馬前行,快馬越出,一馬當先走在最前方,騎軍振奮心緒跟隨上去。 賈詡目瞪口呆,在后面眼睜睜看著兩個騎兵宿衛到人家家里去罵了幾聲,那琴聲當即止住,而后還有老者拄著拐杖走出來,在遠處背著手看。 一時間竟然無言以對。 對牛彈琴也不過如此! “唉!行軍!” 賈詡含淚而行,跟隨在典韋之后,他感覺自己的臀部都已經麻痹了,胃里更是有無數東西在翻攪,至今沒能想明白,他一個年近六十的人,為何要在這行軍。 …… “唉,君侯!扎營吧!稍稍休息片刻,再走不成啊!” 此時,在靠近廬江之外的原野之上,大軍停在了一處靠近河流的山林旁。 而典韋留下的后軍剛剛和徐臻匯合,并且來報典韋已經提前率軍去了皖縣,而前沿途三關都已經奪下,可以供徐臻駐軍。 聽聞這個消息,徐臻當即再次行軍,追逐典韋而去。 而諸葛亮聽見了繼續行軍的消息,已經快哭了。 最近縱馬狂奔,追逐大軍道路,基本上沒有休息過,腳都快廢了。 “為何,我如此年紀,卻要背負這么多重擔!” “蒼天!” 徐臻親自帶趙云、許褚去查探了附近地形,并且派出探哨知曉了前方到達關口的距離,當即再次決定行軍。 “孔明,先追上大軍,看典韋的態勢,應該是要直取皖縣。” “廬江皖縣之南,肯定必然還有敵軍,他如此勞累,一旦取了皖縣必定會稍微松懈下來,否則大軍疲憊也不可能繼續鏖戰。”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