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娃娃腿,其實就類似于童子功。
而具體來說,就是很多演員生長在曲藝世家,從小就天天去園子里聽前輩說相聲,久而久之就產生了對相聲的尺寸,包袱的設計,以及說學逗唱上技巧的把握。
相當于歌手的樂感,因而很多娃娃腿的演員上臺就收放自如,臺風瀟灑,尺寸恰到好處。
不夸張的來說,后天訓練都難達到這種。
至于相聲界的娃娃腿有很多例子,甚至一大批老先生都是這樣,包括他馬智明自己也是如此。
跟著父親打小學習相聲,在眾多相聲前輩的圈子里待著。
尤其當初因為社會問題,他和他父親下放勞動是學習到最多的,可惜沒有錄音機,不然錄制下來真是一個很不錯的資料。
所以此刻馬智明不得不留意一下孩子,這年頭愿意打小學相聲的不多了。
真要是那么多孩子愿意學相聲能吃苦。
相聲至于落到這種低谷?
雖然說相聲前輩一位位的離世是很大原因,可最大原因也是沒有非常好的晚輩繼承。
于是沒有再下去側幕的打算。
把孩子表演的這一段《關公戰秦瓊》聽完再說,能說這一段,也是一個厲害。
而此刻舞臺上。
王云飛哪里知道多了一位目光,只專心的感受觀眾氣氛還有自己的表演。
“就這樣的藝術有時候您還看不著?!?
侯耀聞很納悶,“怎么還看不著?”
“門口戳牌子,寫的今日堂會。”王云飛一邊說一邊指著方向解釋,“這是上人家里去演。
而什么叫堂會戲呀?過去有錢有勢的人,家里辦一個喜壽事,把藝人叫到他們家里去唱。”
“唱堂會戲嘛!”侯耀聞再搭一聲,同時他心里是很高興的,孩子發揮非常穩定,并且他也覺得新鮮。
因為他也是第一次說一段這個。
更別說還是量活。
“其實他也不懂藝術,就為顯示他的財富。所以這個堂會戲就更加亂了。比如過去的大軍閥,給他爸爸辦生日。
那天戲還挺熱鬧?!?
“都有什么戲。”
“那天?。 蓖踉骑w看了一下干爺爺,開始琢磨,“我聽說的頭一出是《百壽圖》!”
侯耀聞本來看著孩子,頓時看向觀眾說一聲,“都了解,那是拜壽的戲?!?
“第二出是一出兒是《御碑亭》——大團圓。第三出兒好像是紅凈戲,《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