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說著,其中一個人就把電子播報的內容重復了一遍。
雖然事發突然,但他們還是可以清楚地復述那段話。
張連平看著眼前的“植物園”,原來它比他想得還要復雜。
里面不僅在沒有光亮的情況下生長著植物,還存在著那種雜糅的怪物,甚至在自然氣候上還進行了這種逼真的模擬。
而且,既然有“風雨模式”的話,那是不是表示還有其它的自然氣候模式?
可是,究竟為什么要進行這樣的氣候模擬呢?
就在眾人猜測紛紛的時候,那道電子音再次響起:“已啟動觀察影像自動錄制程序,如要調整錄制參數,請立刻進行相關設置。”
這一番播報,眾人便又都明白了。
原來,這種氣候的模擬是為了要進行某種目的的觀察。
所以說,是要對那種怪物的生存狀態進行某種研究嗎?
肯定是這樣的,否則又怎么會需要錄制觀察影像呢?
不過,這一處建筑已經存在這么久了,怎么還會有能量能夠支撐這么龐大的系統運作?
模擬氣候所用到的技術手段其實非常復雜,需要用的能量也絕不一般。
這一下,這座金字塔背后的建造者便更加神秘了。
到底是采用了何種技術,才能做到能量的持續供給?
雨水不斷沖刷著“植物園”內部,看著那大雨如注的景象,仿佛都能聽到雨水聲了。
龐大的“植物園”里,就好像真正下了一場雷雨。
原本那只被拍在墻上的小鳥,讓透明墻染上了模糊的血肉。
此時,那些血漬卻被雨水沖刷得干凈,沒有留下任何的痕跡。
所有的污漬,最后都被雨水沖到了泥土之中。
深色泥土上覆蓋著各種落葉,是那樣鮮潤,一點都看不出來是人工鋪就的地面。
就仿佛,泥土下方連接著的,是真正的大地。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