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阮家之主-《大清疆臣。》
第(3/3)頁
“這第二題,應是出于《幾何原本》,三角形甲乙丙與三角形丁乙丙面積相等,乙丙之邊為二者合用,證明三角形甲乙丙與丁乙丙在相同平行之線上。現連線甲丁,并自做一線甲戊,若甲丁與乙丙不平行,而平行者為甲戊,則三角形甲乙丙必與三角形戊乙丙相同,可點戊的位置,其實在丁之下,這個條件是不可能成立的,所以甲戊不能平行于乙丙,而可以平行于乙丙的,必是甲丁這條線。”(按此題出于《幾何原本》卷一命題39,今人多稱三角形甲乙丙為三角形abc,古人無此表述,只能將三角形各點稱為甲乙丙點。)
如此十題,或出于中國古代算書,或出于西洋算學,周治平一一詳加說明,毫無遺漏,只聽得阮元和焦循雙手輕顫,若不是因二人是主考之人,只怕早已起身叫好。焦循之側此時尚有一人,名為李銳,也是江南精于算學之人,聽著周治平條對無遺,不僅問道:“下面童生,我聽聞這李冶的《測圓海鏡》,民間失傳已久,我等所見之書,乃是阮學使從文瀾閣《四庫全書》中抄錄而來,世以為孤本,卻不知你是從何處,得了這《測圓海鏡》的?竟然能答出其中所問?”
周治平笑道:“回大人,這江浙詩文淵藪之地,藏書之多,想來大人是清楚的,四庫修書之時,不少藏書人家并未進獻,我家世代修習籌算之學,起初對修書之事也殊無興趣,便未曾參與,想來也是常事啊?這《測圓海鏡》我家中所本,乃是自元時所遺之本,若說孤本,也是我家這本稱得上孤本吧?四庫所言孤本,不過訪書之人未能訪得,便稱為孤本罷了,其實僅這浙江一省,想來四庫全未采錄,以致聲名不著、世以為不傳之書,都不下百余部了,卻又怎能妄言孤本呢?”
阮元聽著,一時不動聲色,又把送走錢林時的話重復了一遍,周治平隨即告退。阮元眼看他身影已漸漸遠了,下面也再無補錄之人,終于按捺不住,對李銳道:“尚之,看到了嗎?奇才,這是算學奇才啊!這些題目作答原本不易,我也有所改動,可他直到第九題上,方用了算籌,其余只用口述,便一一條對。若是我因他八股作得不好,便遺漏了他,那今日會、會有多大的遺憾啊?尚之,我之前也與你說過為天下疇人立傳之事,當日你還說至少需要一人輔佐,眼下看來,有他相助,大事可成了!”李銳字尚之,是以阮元以字稱之。
李銳雖然高興,卻未與阮元共事過,只是因錢大昕與他相識,特意介紹了他來阮元幕中,是以對于破格取士,猶有疑惑,問道:“伯元,這周童生論算學之才,至少不在我之下,若能取錄他,我自然滿意了。可他這幾篇八股,我等看著,均是平平,只怕取錄起來,并不容易啊?”
阮元道:“無妨,尚之,這院試取錄童生,本無那許多限制,只要學政依其所試之文,擇優而取即可。原本也沒有規定,說生員必須要八股做得好,是平日其他學政因循行事,唯以八股是論,才讓你覺得八股做的不好,便做不得生員,其實不然。是以我想來,這些童生無論所擅是經術、軍務、史論、算學抑或碑版之學,只要有一技之長,便即以其最精通之事而論,合格者即予以取錄,尚之,你沒有其他意見吧?”
焦循擔心李銳不適應阮元這種取士之法,也笑道:“尚之啊,伯元在山東時,取士便是這般辦法,算學、詩文好的童生,即便八股平平,只要兩篇八股能夠成文,最基本的條件具備了,便可以取為生員。我們在山東已經取錄了好多這樣的考生了,這次來浙江,想來這種人會更多,便補錄了他們,也不影響其他人,若是他們想要治學,也歡迎他們來我們幕下,若是還想考舉人,就繼續學考舉人的學問,都是并行不悖的。”李銳聽他所言有理,也點了點頭。
阮元笑道:“既然尚之同意了,那就先定下這錢林和周治平二人,這兩個今日表現最好。其他幾個,我們在斟酌一下也好。尚之,你自可去尋訪一下這周生員,告訴他,眼下我正想著編著一部《疇人傳》,將羲和、伶倫以來,三千年于算學有所長者,一一作傳,以鼓勵后學,如何?若有了你二人相助,想來一二年內,這件事就能辦成了!”
李銳原本精于算學,也自有使算學昌明之志,聽了這話,又怎能不滿意?忙拜別了阮元,去找周治平商議學問去了。阮元也對一側負責記錄的阮鴻道:“二叔,這武先生前些日子,已經將《山左金石志》寄了過來,我看著嘛,完成得還不錯。這兩浙之地,想來也有不少金石遺物,尤其南宋之時,文才鼎盛,若是前賢遺跡不得留存,就太遺憾了。所以我也想著,再編定一部《兩浙金石志》出來。二叔,您在濟南府的時候,一直幫我看著積古齋,這些事都有經驗,兩浙金石搜錄之事,卻還要麻煩二叔了。”
阮鴻自也應了,焦循看著阮元忙碌的樣子,也不禁啞然失笑,道:“伯元,這幾日是怎么了?這編定書籍,可不是多么輕松的事啊?怎么你這一下子,就有了這么多心思了?”
“說起這件事啊,還是要感謝里堂你呢。”阮元道:“里堂,還記得我十歲那年,和你一起去北湖玩耍,當時你對我說過,這圖書刊刻,最是困難,多少有才學之人,寫了著作出來,只是因家中困頓,無力刊行,便使得其著作默默無聞,最后也就漸漸散佚了。這般情景,我至今覺得可惜,所以我當時便立下志愿,若日后家里寬裕了,便著手行刊刻之事,把這些尋常讀書人刊刻不起的著作,都一一刊印出來!這樣,這些不得志的讀書人,即便赍志而歿,也總有言行得傳世間,這一世也就算不朽了。里堂,你不是也有這個心愿嗎?”
阮元所言不朽,其實說的是古人所言“三不朽”,即人生于世,應當立德、立言、立功,三者有一流傳于世,其人便稱得上“不朽”。可是德行過于抽象,難以記憶,建立事功,又往往需要身份地位作為基本條件,是以大半讀書舉業之人,都不可能在這兩個方面有所建樹,既然“德”與“功”都不易流傳,讀書人最大的希望,也就是可以著書立說,將思想保存下來了。但很多人又苦于家境貧寒,無力刊印自己的著作,以至于身死言滅,若是連個愿意幫忙刊印書籍的朋友都沒有,那自己的名字便會永遠消失在歷史之中,再也難以尋覓。是以焦循聽到這里,也如尋常士人一般心情澎湃,忍不住連連點頭。
wap.
/132/132110/30856951.html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旌德县|
海口市|
五指山市|
荆州市|
历史|
柞水县|
鹤峰县|
贵定县|
涿鹿县|
红安县|
阳山县|
华池县|
特克斯县|
柳州市|
顺义区|
南通市|
沅陵县|
江安县|
正宁县|
剑川县|
木里|
平凉市|
平凉市|
壤塘县|
武宁县|
阿拉善左旗|
株洲市|
车险|
怀安县|
拉萨市|
罗源县|
东宁县|
博乐市|
通河县|
清苑县|
子长县|
潼关县|
汤原县|
剑河县|
香河县|
黄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