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三十三章 平步青云-《大清疆臣。》


    第(1/3)頁

    大考畢竟只有數(shù)十人應(yīng)考,故而初十日考畢,之后兩天就要定出等第。王杰、董誥、嵇璜、和珅等人都臨時充作閱卷官,務(wù)必在兩日之內(nèi)排定名次。事態(tài)緊急,各人雖平日立場不同,卻也不再意氣用事。

    王杰這邊看的是最后的那篇疏文,這一篇疏要求翰林們站在劉向的立場,寫出陳湯、甘延壽應(yīng)當(dāng)封賞的理由,最后還要論述清朝與西漢的異同。可有些翰林安逸日久,入翰林之時也只是精通經(jīng)義,對歷史典故了解不多,更難熟悉劉向陳湯之事,故而只得美言一番,敷衍了事。王杰看了數(shù)篇,都不盡意,只得將其中文采略好的幾篇列出作為三等,其余落入四等。

    翻過十余人,終于有一篇不僅文辭兼?zhèn)洌铱梢园盐鳚h典故解釋清楚的文章,想著既然庸下者甚多,這一篇便取了二等,也正合適。忽聽得旁邊兩名閱卷官問道:“嵇中堂,下官有一字不識。是以黃帝制佱以推策,有虞撫衡而齊政。這所謂黃帝所制,是何字何意?”

    嵇璜看了一眼,只覺“佱”字頗為陌生,道:“此字老夫不識,也未見過,實在不知,應(yīng)是別字吧?若是別字,自然是文筆不精了,此文算作三等吧。不然,各位大人也過來看看?”

    和珅看了,也是不識,托下屬交給董誥,董誥看著,也不知是何意,道:“若真是別字,便給三等也罷。只是……若是確有此字,只是我等不識,那卻如何?天下異體字甚多,后學(xué)之人,來自天下各處,便偶有異字,也不足為奇啊?”

    和珅道:“董大人說是異體字?可翰林掌文衡之事,用字自當(dāng)標(biāo)準(zhǔn),又怎么能隨意使用異體字?若是異體,給三等也無妨。”

    王杰想想,覺得這個字有無與否,異體與否,總要有個標(biāo)準(zhǔn),便道:“各位,所謂‘言必有據(jù)’,我等不識此字,或許是此字天下無有,也或者是異體,但文字之中,生僻字卻也不少,各位卻何不尋個依據(jù)出來?蔗林,去拿一部《康熙字典》來,若是字典上沒有此字,再列他三等,如何?”

    董誥覺得有理,便取了字典,細(xì)細(xì)查閱,翻到一頁,驚道:“王中堂……這字,字典上確實有啊,這制佱的佱字,便讀作律法的法字。看這里解釋,當(dāng)是古時籌算之法。此文為天象賦,言及天象,則必由籌算,想來是不錯的。看起來,是我等才疏學(xué)淺了啊。”

    王杰道:“嵇中堂,看來此字如何,各位也已知曉了,若因此古字,列他三等,豈不是我等冤屈了人才?蔗林,給我看看吧,以一字而廢全文,我以為不可。”說著董誥也把這篇賦文交給王杰。

    王杰看著賦文,只覺文辭精巧,看似古奧,細(xì)讀起來,卻并無不通之處,于天象術(shù)語之引用,史事之點綴,無不得當(dāng),不覺讀了出來,道:“惟圓象之昭回,建北極以環(huán)拱。擬磨旋以西行,儼立冒而中擁……地平準(zhǔn)而天樞倚,黃道中而赤道南。惟中陸之相距,廿四度以相含。割渾圓為象限,分弧角于輿堪……月令遲于小正,夏時合于唐虞,驗中星之遞徙,又知歲差之不可無……事天以敬,知象以正,三光宣精,四時為柄……惟有道者萬年,協(xié)清寧而衍慶。各位,我看這文章,文詞典雅,又不失于艱澀,典故多出,可絕無滯重之感,以在下之意,當(dāng)是一等之作啊?要是剛才,我等因為一字不識,就列其為三等,日后這事傳了出去,我等不是要被天下人恥笑了嗎?”

    和珅看看卷上文字,只覺筆跡陌生,與自己所識新科翰林大不相同,想來應(yīng)是學(xué)士、侍講等人所作,這些人即便列了高等,也無礙自己計劃。故而應(yīng)聲道:“若是如此,給一等我也沒有意見,還是讓嵇中堂先看過吧。”說著又讓下臣將卷子還給嵇璜。

    嵇璜和董誥看了,也沒有反對意見,這一篇便暫列于一等,王杰想著,卻忽然記起一事:劉墉之前曾和他不經(jīng)意間談起在自己家中讀書的阮元,說阮元對于古之經(jīng)典,無一不窺,自己家中舊藏一部《管子》,自己都沒有細(xì)看過,阮元卻直看了數(shù)日,才把《管子》還給自己。

    想起《管子》,自己曾經(jīng)與許多漢學(xué)學(xué)者交往,知道漢學(xué)中最為激進的一類學(xué)者,對上古經(jīng)典務(wù)必搜覽無遺,故而自己也在經(jīng)史之外,偶爾翻閱一些子部,《管子》中有一句:虙戲作造六佱,以迎陰陽,作九九之?dāng)?shù),以合天道。想到這里,不禁冷汗?jié)u生,自己原應(yīng)該識得此字,剛才卻忘記了,實在慚愧。

    《管子》相傳是春秋時管仲所做,并非儒家經(jīng)典,而且距離道家法家,也想去甚遠(yuǎn)。故而大多數(shù)讀書人窮其一生于經(jīng)術(shù),也未必會看《管子》,想來翰林院中,讀過的也不多。王杰不禁暗自思索:莫非,作此文者,竟是伯元?

    想來這篇文章之上,字跡清秀,自己卻不知是何人所作,或許正是阮元閉門數(shù)月,改易了字跡,也未可知。想到這里,不禁依著位置,去尋了此人詩作與疏文過來,果然各有不俗之處。

    可想著阮元之前樣子,也深知他為人謙遜低調(diào),又自知與和珅關(guān)系復(fù)雜,不愿在大考惹上麻煩。王杰也沉思道:“其實伯元這三篇文章,我便是取他第一,也合情合理。可這第一,只怕并非他所愿。不如我暫將他靠后一些,只取個第二,不讓他風(fēng)頭過盛才好。”最后此人文章,由各人評議時,王杰便力主他為第二。和珅、嵇璜和董誥眼看他詩文做得也不錯,都沒有其他意見。

    果不其然,第二天拆卷填寫擬定名次之時,位在第二名的,就是阮元。

    王杰沒想到的是,對于阮元取為第二這個結(jié)果,乾隆并不滿意。

    “你看看這幾句:窺戶穿雙月,臨池湛一波。連環(huán)圓可解,合璧薄相磋。玉鑒呈豪穎,晶盤辨指螺。風(fēng)中塵可障,花下霧非訛。這眼鏡本是上古所無之物,經(jīng)此一篇,自也當(dāng)流傳千古了。鄂羅哩,朕說得可對?”

    鄂羅哩是乾隆身邊頗為信任的內(nèi)監(jiān),故而一些與軍機大事無關(guān)的事務(wù),乾隆也會偶爾讓他說話。這時聽了,也回答道:“回皇上,奴才以為這首詩中間幾句,聽來確實不錯。可皇上之前也念了后幾句,什么‘圣人原未御,目力壽征多’,聽來是為了稱頌皇上,刻意如此寫的。這翰林稱頌之語甚多,奴才以為,這也并未高人一籌啊?”

    “朕想法與你不同。”乾隆道:“其實你看看這些詩句,他們啊,都知道朕這眼睛,還算不錯,朕登基至今也五十六年了,從未用過眼鏡,想來他們都知道的。可中間這幾句,卻又有哪個能出于其上?總觀全詩,此篇依然配得上第一。”又拿過阮元所寫劉向疏,道:“其實朕更欣賞的,是他這篇,最后這三不同,朕看著真是神乎其技!卻不知王杰他們想了些什么?這被取在第二的阮元,無論詩賦疏文,都比他們擬的第一名劉鳳誥要好,他們?yōu)楹沃蝗×巳钤诙俊?

    鄂羅哩不解,乾隆看著這篇文章,卻越看越得意,不禁讀道:“‘臣伏見我皇上奮武開疆,平定西域,拓地二萬余里,凡漢唐以來羈縻未服之地盡入版圖,開屯置驛,中外一家,豈如郅支、呼韓叛服靡常,殺辱漢使哉?此其不同一也。我皇上自用武以來,出力大臣無不加賞高爵,或有微罪,斷不使掩其大功,下至末弁微勞亦無遺焉,絕未有若延壽等之有功而不封者,此其不同二也。我皇上運籌九重之上,決勝萬里之外,領(lǐng)兵大臣莫不仰稟圣謨,指授機宜,有戰(zhàn)必克,間有偶違廟算者,即不能速藏豐功,又孰能于睿慮所未及之處自出奇謀,檄幸立功者耶?此其不同者三也。’這三不同,處處深得朕意,要旨明確,絕無滯澀,你看這些文章之中,又有哪個及得上這阮元?”

    鄂羅哩笑道:“這阮翰林之名,奴才也聽聞過的,聽說是個謙遜質(zhì)樸之人。這三不同將皇上圣明神威之處一一點明,卻也不易啊。”

    乾隆也笑道:“你是想說,這三不同,其實有些過譽了,是嗎?”鄂羅哩聽乾隆此言,連忙跪下,自稱該死。

    其實乾隆心里也清楚,這所謂“三不同”,確有過譽之處,自己安定西域不假,可不久又有烏什之役,阿桂建功立業(yè)的關(guān)鍵之戰(zhàn)便是此役。回想起來西北平定之時,也耗費了不少工夫。自己不吝賞賜不假,可柴大紀(jì)一事,其實回頭想想,乾隆也知道他原本無罪,只是柴大紀(jì)口出冤枉之言,乾隆以為他違逆上意,最終才依了福康安,將他處斬。至于四境用兵,雖然開疆拓土不少,可緬甸之戰(zhàn)、二次大金川之戰(zhàn),均是曠日持久,消耗頗巨,自己當(dāng)時的決策并不算十全十美。

    可即便如此,乾隆仍對鄂羅哩道:“起來吧,你本不該死。這三不同,朕知道有過譽之處,朕所作所為,孰得孰失,朕心里清楚。但這翰林大考,所為何事?為的是選出精于文賦之人。這阮元文筆原是一流,可更難得的,一是他心思縝密,言語清楚,這三不同,一一皆有實事,而非空言朕之功業(yè)。二是他精通經(jīng)典,能以經(jīng)典為朕所用,那《宗經(jīng)征壽說》,朕與你說過的。能做到這兩點的,翰林中朕看是無人能及得上他了。朕這樣與你說,你還覺得他不該得這個第一嗎?”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淳安县| 麻栗坡县| 府谷县| 上虞市| 和林格尔县| 睢宁县| 晋中市| 梧州市| 竹山县| 博爱县| 沾化县| 三亚市| 松阳县| 长武县| 盐城市| 肇州县| 黄浦区| 沐川县| 西城区| 白山市| 日喀则市| 沐川县| 甘谷县| 乌审旗| 襄城县| 定安县| 田阳县| 曲阳县| 沁水县| 涿州市| 宝坻区| 汪清县| 崇义县| 东方市| 金昌市| 襄垣县| 东宁县| 德兴市| 潍坊市| 会昌县| 兴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