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米特里達梯二世,坐在皇宮內的王座上,心里波濤洶涌,但面如平湖,并未因為帕提亞的戰敗而將喜怒呈現在臉上。 不過他心里其實非常沉重。 他一直覺得自己會成為一位偉大且睿智的君主。 彪炳帕提亞帝國的歷史。 他登基不過四年,但已做了許多事,以驚人的速度平定國內動蕩,整頓鐵甲軍,調整稅賦,穩定民心。 兩次軍制改革,讓鐵甲軍橫掃原本對帕提亞東北威脅巨大的游牧部族。 以三四年的時間做到這些,讓他的地位無比穩固,在臣屬心中擁有絕對的權威。 他正帶領帕提亞,走在輝煌的路上。 但,困難像巨浪般迎頭壓過來。 東方的漢國,讓他一朝回到登基前。 這次兩國開戰,前后已有四個月的時間。 若算上最初出兵占領大月氏,時間還要更長。 他從頭回憶了一遍最初的情況。 漢當時在和匈奴開戰。 而匈奴是曾經驅逐大月氏的強大游牧帝國。 一度也曾壓的漢抬不起頭來。 漢為了應對匈奴,抽調占據大月氏的主力兵馬去作戰。 大月氏廣袤的土地就像一塊放在嘴邊,只要動一動刀叉就能吃到嘴里的美餐。 米特里達梯二世心動了,果斷下令兵馬推進,驅逐漢軍,占據大月氏,過程中襲殺了數千拒不撤退的漢軍。 即便再來一次,米特里達梯二世仍會像上次一樣的選擇。 那么問題出在哪? 米特里達梯二世方正而起伏明顯,立體感很強的臉上,眉峰微不可察的簇了蹙。 他掃了眼殿內的其他人。 此時坐在他下首的人不少,且構成復雜。 從木鹿城撤軍回到國都的布托,還有與他同級別的統帥提烏斯,機樞大臣密斯陀。 他們對面的客位上,是一個面容清瘦,鼻梁微彎,長發結髻,一臉陰鷙相的老者。 他說他是掌兵者,因為覲見帕提亞國主,而首次摘掉了面巾。 但具體身份,是不是掌兵者,很難確定,因為此前沒人見過他的真容。 此外還有三個人,一個是不遠千里趕來的無相昧。 另一個是大月氏的貴霜遺族萬若。 還有匈奴的趙信。 漢和匈奴的最后一戰,趙信根本沒參與。 他跑的比所有人都早,也是伊稚斜和大薩滿默許的。 當時匈奴形勢不堪,伊稚斜和大薩滿不可能一點后手準備都沒有,兩人在此前就對趙信有過吩咐。 匈奴全潰以后,殘存的匈奴人都有種天下之大,無容身之地的惶恐。 趙信沿著最北端的路線,一路往西,跑到帕提亞,是因為帕提亞亦為強國,且正在和漢開戰。 趙信打著知道漢軍虛實的名義,投到帕提亞,靠出賣漢內部的消息,來換取容身之地。 此時的匈奴,只剩趙信這一支略有規模,共三千六百多人。 他身畔還有一個才十二三歲的少年,是攣鞮氏出身,名攣鞮侯。 他也是歷史上伊稚斜死后,長子烏維,次子呴犁湖之后的第三位匈奴單于。 伊稚斜最后的安排,便是希望能給匈奴留一絲血脈。 趙信的撤離,就是為了讓他護持攣鞮侯遠走。 如今,漢敵對面的各方勢力,七零八落的聚在了帕提亞。 “長達數月的交戰中,我們的兵眾直接損失是多少?”米特里達梯二世問。 布托沉聲道:“鐵甲軍累計折損一萬零七百二十四人,其他軍伍四萬九千余陣亡,傷者增倍?!? 米特里達梯二世的心頭狠狠一沉。 鐵甲軍總數才三萬六千余,被打掉幾乎三分之一,這比其他兵眾近五萬人的傷亡還要讓他心疼。 “尊敬的帕提亞國主,我們都和漢仇怨極深。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