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早在秦末漢初,西域的廣袤土地上,一度活躍著大小五十多個國家。 但隨著不斷的相互征戰與吞并,到張騫出使西域時,其存在的國家剩下三十六個。后人稱之為“古西域三十六國”。 他們以一些綠洲或是與草原接壤的地域為單位,形成部族為生產單位的聚居方式,嚴格意義上其實還算不上是真正的‘國家’。 而其中的龜茲,姑墨,乃至樓蘭,都是三十六國中的強國。 又以樓蘭,蒲類等國,因為地理位置等原因,和匈奴聯系的更緊密。 他們在匈奴的支持下,接連吞并周邊小國,享受到了依附匈奴帶來的好處。 這種情況下,龜茲帶著姑墨使節來大漢出使,實具有很重要的歷史和戰略意義。 所以連皇帝劉徹也格外重視。 究其出使的主因,便是漢近年來能連勝匈奴。 書房里,霍去病好整以暇道: “樓蘭,蒲類依靠匈奴的支持,得以吞并周邊小國。 某種意義上,他們比匈奴還擔憂西域和漢結盟。 因為一旦西域諸國和漢聯手,匈奴還有縮回草原的退路。樓蘭和蒲類等國,卻要承受他們之前依靠匈奴,欺壓其他諸國的苦果,遭到反噬。 有這種厲害關系,他們居然對你們來漢,沒有反應。 只有一種可能,就是他們背后的主子,給他們下達了命令,讓他們暫時不要動手。” 羅什娜問道:“霍侯的意思是匈奴有后續手段,來對付我龜茲和姑墨?” 霍去病道:“你們這次東來,西域其他各國都在觀望。 匈奴若不管不顧,其他諸國會怎么想?他們等于放棄了對西域的控制。” 早在邀羅什娜來漢的時候,霍去病就對后續的事情變化有過判斷。知其一旦東來,或將成為漢和匈奴再次交鋒的序幕。 這是戰略上的陽謀,匈奴必須應戰,不然就將輸掉整個西域。 羅什娜能受西域諸國崇敬,心智,見識都不缺。 她也能看出其中的關鍵,順勢而為,同意來漢,目的是想在匈奴和漢再次交鋒的過程中,進一步看清雙方的強弱虛實,以便于做出最有利于西域的選擇。 至于其中要承受的風險,是難以避免的。 這種事不可能毫無風險。 但霍去病接下來的話,讓羅什娜亦是為之色變。 “根據一些跡象分析,匈奴可能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打擊你龜茲或姑墨兩國,以警告其他國家,避免他們效仿伱等來漢的舉措。”霍去病說道。 羅什娜料到這次東來,或會激發漢和匈奴的矛盾。 但她并未想到匈奴將毫不猶豫的直接出兵,正面打擊龜茲。 原因是龜茲位于西域諸國中間的位置,匈奴想對龜茲,姑墨實施打擊,需穿過數個西域國家。 在地緣位置上,包括匈奴和漢當下的對壘,彼此牽制的形勢上,這并不容易。 不過這話由霍去病說出來,羅什娜卻是不敢不重視。 她驀然起身:“請陛下見諒,我需要立即嘗試聯系我龜茲方面,做出防備。” 姑墨,龜茲的使節也隨之起身。 不過兩者反而不如羅什娜那么急切。 對霍去病所說,兩人并非全信。從立場上看,他們有理由懷疑霍去病在危言聳聽,蓄意制造他們的危機感,以此來推動他們更快投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