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但冠軍侯帶著的部眾,出城就化出一團大霧,不見了蹤跡,我們的人不知該往哪追?” 張騫在一側旁白:“不怨你的人,冠軍侯來的時候,所用行軍之法,確是高妙,便是三五丈外若不注意,都難發現?!? 章軍瞅瞅劉清,頓足道:“邊關三十里外不只有羌族,還有西匈奴的騎兵,時而出入。 匈奴和羌族,還有更遠的樓蘭等部,多方勾連,劫掠,擾我漢關已久。 冠軍侯太輕敵了,太輕敵了,只帶幾百軍卒就出去……唉。” 他看向面色如常的劉清,心忖:你那夫婿驕狂過盛,必吃大虧,說不定要命懸一線,這公主看起來倒是毫不擔心。 ———— 明月懸空。 “部頭,前哨傳來消息,大概一個時辰前,確有一支漢軍出了漢境邊城。 但他們出城后用了漢人的某種行軍法,蹤跡難尋?!? 距邊關一百五十里,有一座隘口,木瑯拖帶著兩千羌人,在這里藏兵駐營,等候已久。 所謂隘口,就是地勢險要處,西北黃沙飛揚,地面上矮山連綿。 他們眼前的這處隘口,兩側地勢偏高,中間內凹如河道,是出西關,繼續往西北去的路徑之一,還有一處道路更好走,但各方劫掠埋伏的人比這邊要多。 木瑯拖判斷,那支漢軍隊伍人數只有兩百,但既然是禁軍,必為精銳。 所以定會選取這看似難走,實則更安全的隘口,故而提前帶人來埋伏,想打漢軍一個突襲。 聽到對方出了邊城,木瑯拖精神一振: “可能確定他們到底有多少人? 漢人的行軍法和我們的巫隱法差不多,他們用了行軍法也會有痕跡留下,讓人仔細查看?!? “善于追蹤之術的裕托,已經在找了。不久便有消息送過來。 出關的漢軍大概有三百人上下,送來的消息說,遠觀是由禁軍和部分邊軍組成的隊伍?!? “三百軍卒,不做商旅隱藏等打扮……就想直接出關?” 木瑯拖生性兇殘,但并不蠢,思索道:“漢人邊軍會不知道這西關外的危險?既然知道,為何不提醒那漢人禁軍。我本以為他們會聯合邊軍一起行事,竟只有三百人就出來了? 此事有些不尋常,怕是有詐。 傳令下去,沒我的命令,誰都不準動。先把情況探查清楚?!? 很快又有消息送過來:“精通追蹤之法的裕托,沒能找出那支漢軍的蹤跡。” “裕托的鼻子比狼都靈敏,竟沒找出那支漢軍?” 木瑯拖想了想,反而有些釋疑:“對方只帶三百人就敢出關,依仗的多半便是這行軍法能隱藏行蹤。他們想暗中過這北關,人數多了反而不便?!? “再探?!? 一刻鐘后,又有消息傳來。 對方的蹤跡,依然沒找到。 “看來不會錯了,漢軍依仗隱藏之法,想從我們眼前溜過去。怪不得這么少人,想是覺得我們無法找到他們?!? 木瑯拖道:“他們若想繼續往西北走,只有兩條大路,其他小路馬匹難行。 安瓦,你立即帶上半數人馬,去另一條大路蹲守,動用巫法,看能不能發現對方。若發現了對方,我會立即帶人去增援。你我以訊為號,若我這里先發現那漢軍,你則率兵回來助我! 絕不能讓他們跑了。 另外,對方出關,蹤跡隱秘,還有沒有其他的隱藏兵馬,很難說,要謹慎些。 按大部頭說的,若發現不對,先放他們走。 出了北關,有的是機會收拾宰殺那些漢軍。” 安瓦是他的副手,身形瘦高,膚色棕紅,人在三十上下,但面相讓他比實際年齡看起來要老,腰挎彎刀,聞言答應一聲,當即點齊兵馬,策騎而去。 蹄聲如雷。 木瑯拖陷入沉思,那支漢軍……連善于追蹤的裕托也無法找出來,究竟會走哪條路? 他念頭未落,突然聽到一聲悶響,像是有什么東西突然撞在一起。 稍遠處,剛帶人策騎遠去,只走出兩三百丈的副手安瓦。他們馳騁的隊伍中間位置,就那么毫無征兆的破空沖出了一支隊伍。 這支隊伍人人甲胄精良,手執戰矛,旋風般從虛空中殺出來,戰矛出手如霹靂閃爍。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