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深邃的夜空,繁星滿綴。 霍去病這次出塞,統一萬精銳先行。 這一萬軍,有隨同他奔襲過匈奴大后方的近千人,其余則是從大漢禁軍,邊軍中篩選共組,皆為百戰精銳。 每人配三馬。 所有人將在馬背上輪換,休息,包括進食,務求以最快速度奔襲匈奴王庭,殺潰匈奴兵馬! 霍去病率隊出城后,利箭般刺向北方,在草原上縱情放馬。 整支隊伍氣機共聚,萬馬奔騰,為這次奔襲戰拉開了序幕。 隊伍離塞后,很快便被一股薄霧包裹。 霍去病還處在兵符境,想推動兵策神通覆蓋萬軍,本來不可能做到。 每個將領晉升天人層次能帶領多少兵馬,施展神通兵策,和個人天賦,對兵策的理解程度有關。 普遍來說,兵家晉升天人境,初啟兵符,推動神通,能覆蓋一千到三五千軍,都有可能,個體差異很大,是倜很寬泛的大范圍。 到天人二境,有了陰身,氣息雄渾不止一倍,帶兵數量,亦可隨之攀升翻倍。 像霍去病這種,除了自身天賦,還有識海古井和兵書做內核。 他利用識海兵計相互疊加,推動兵策神通的威力攀升。又將整個行軍隊列,當成一張陣圖般來布設,讓兵眾調整呼-吸,萬軍仿佛在共同修行,吐納一股兵家臨戰時獨有的氣機,相連如一體。 隊伍就像一條長龍,出塞后,若有若無的霧氣蔓延,遍及全軍。 萬人馳騁,仿佛進入了霧海當中,和草原相融,迅速蹤跡全無,連馬蹄聲也消融的干干凈凈。 千軍萬馬的蹄痕,亦像是被霧氣吞噬,沒半點蹤跡可循。 后方,雞鹿塞的北門洞開,衛青在公孫敖,公孫賀,張次公等將領的簇擁下,人馬絡繹而出。 他們也將隨之出擊。 眼見前方霍去病的部眾恍如驅策鬼神之力,迅速消失。 連衛青都有種嘆為觀止的感慨。 “去病在天人初境,就能裹挾萬軍,當真前人未有。”張次公晃了晃頭,說道。 他能不受淮南謀亂之事牽累,可說全仰仗霍去病所救,眼下對這個大侄子別有一番親切和感激,越看越順眼,心里已經想好等回到長安,要帶大侄子掏心掏肺,一起去樂一樂,包大侄子滿意。 “我其實想和去病一起,做前軍先行,大將軍為何不讓我去?”張次公問。 衛青有感而發道:“你若統兵,遇到戰事必沖鋒在前,去病我已怕有些拉不住他,再加上你……你倆不適合在一起行軍。” 眾將皆笑。 張次公: “走吧,我們也快些。” 深夜時分,全軍出雞鹿塞,狂馳而去。 衛青和眾將聯袂,亦是催發兵術,隊伍的速度不斷提升,同樣動用了行軍策。 他們的隊伍,雖沒有霍去病的多條兵策疊加,行的是神妙行軍法,做不到完全消失,但行軍法展開,也是速度越來越快,如離弦之箭。 衛青還準備了一張巨型兵家陣圖,往天空中祭出。眾將分別處于隊伍不同位置,以兵家修行和陣圖相合。 那陣圖驀然拉伸開來,宛若一掛長河,亦是蒙蔽天數,隱秘行軍,再難有人能發現其行軍痕跡。 實際上早在出兵前,衛青已連續動用了多種兵家手段和大漢底蘊層面的器物,擾亂天象和出兵時機。 整個北關此刻都被一種未知的氣機籠罩,杜絕了讓人推演,或窺視出兵行跡的可能性。 奔襲匈奴王庭的計劃,全面展開。 遠在長安。 劉徹深夜不眠,身披皇袍,遠眺北方。 他身后那條國運真龍,仿佛能看穿千里外的時空,大軍出塞,氣象雄壯,連皇帝亦為之動容。 “兵馬出了邊城,連朕也對他們失去了感應。” 劉徹手里握著一部古卷。 這卷上是一部兵冊,記錄著此次出塞的兵馬人員,編制,姓名。 而這奏卷上的名字,此刻正被一股氣息覆蓋,變得虛渺模煳,近乎消失。 北關邊塞上空,一頭未知品類,尖嘴黑翼,尺許長的大鳥,在夜幕下飛翔,遙遙俯瞰大漢北關。 在匈奴王庭內,大薩滿恩敕雙目闔動,借助這只大鳥的視角,打量著北關。 他驅策薩滿命魂之術,化出一只大鳥,前來窺視北關,卻沒有任何發現。 “漢人擾亂了氣數,無法觀望其邊關動向。” 恩敕面色凝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