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顧生趕來救援,和古城的老郭最早通話成功。 老郭根據生活管家提供的地圖,告訴顧生:“你離我這古城1000里,離我隔壁的節城900里,我們兩城中間共用廠區,先去節城,那里近。” 乍一聽字面的意思,顧生從節城這里通過一百里左右的廠區,就能到達古城老郭那里。 而實際距離呢,也確實如此,節城這里離古城中間有個一百里左右的廠區,從節城出去一百里,就能到達古城。 這是事實不假,卻不是顧生能采用的救援計劃。 顧生和老郭通話的時候,從他當時的位置分別到達古城和節城,不是一條直線上的900里和1000里,而是兩條分叉線上的900里和1000里。 古城恰好離節城一百里,這是湊巧。 節城離原始森林比較近,就在森林邊緣,往旁邊的方向,是古城的位置。 節城離原始森林比較近,森林地勢高低不平,雪沒有完全淹沒森林,造成救援車怕遇到意外損傷,只能停靠在一百里外,挖出一百里的雪溝才能進入城區,進行地面救援。 如果從原地再挖一百里雪溝到古城,看似又邁過一百里,不多不少的走到古城,還順道救援廠區。其實幸存者回來的時候就要走一百里雪溝到節城,再走一百里雪溝才能登上救援車。 而古城的位置離開森林邊緣,救援車從地圖上計算出來的位置,可以近距離停靠古城。 比如生活管家目前測算出來的,挖出六十里左右的雪溝就能進入城區。 幸存者登車縮短很大距離不說,古城的老郭需要三萬人的糧食、一萬人的衣物、還有兩千人病的很嚴重需要藥物,從救援車直接搬去古城更加方便。 顧生和幾位車長商議后,決定執行的計劃,先帶節城幸存者和物資登車,救援車前往古城附近停靠,下車挖雪溝,送去需要物資和急救人員,救援隊員對全城救援結束后,再從古城返回。 對兩城中間的廠區,就從古城往節城搜索一百里,再回到古城,走六十里的雪溝回到車里。 這個計劃更節約時間,支持物資也更方便。 二號車長廖隨:“同意。” 三號車長馮章:“同意。” 四號車長姚洪良:“同意。” 五號車長岳振:“同意。” 六號車長岳力:“同意。” 會議結束后,岳力看看時間到,帶上一批救援隊員出去,這一次跟出去的服務機器人更加多。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