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進化開始-《靖明》
第(2/3)頁
蔣冕之前刑部大堂那一跳,雖然沒能當場把楊廷和架上去而最終請辭離開,卻也成為了領辦這樁軍政最合適的人選:四個閣臣里,皇帝清楚他更積極、更想得到皇帝信重。
現在這樁國策推進的小會上,沒有楊廷和在側,他蔣冕終于無拘無束地展示他八面玲瓏的一面。
從選立新君的內閣首輔到如今處處被動,楊廷和是真的很難啊,而且實質上“首席輔國”的威望也下降得有點莫名其妙。
如今國策會議既然設立,御書房伴讀學士的微妙存在,皇帝雖然還沒有表露出這就要開始行新法,但變革已來。
這第一樁變革,卻會受到在京朝官、三四品以上的齊齊歡迎!
……
御書房暫設三學士,一個首席,兩個伴讀。
其中,兩個伴讀已經由嚴嵩、劉龍擔任,剩下的這個首席就無比重要了:直入國策會議。
皇帝的標準是給出來了的:首先自然要學問精深,其次就是從閣臣、九卿之外來選,同時皇帝也說了既可能是致仕耆老,又可能是在朝官員,還可能是新科英才。
“大宗伯,我看此位是專為你設的!”王瓊現在與袁宗皋的關系非常好,“既已不能入閣,成為御書房首席,則一應大小事務,陛下都可請教大宗伯之見,酌情批復內閣票擬!”
袁宗皋搖了搖頭:“我如何談得上學問精深?況且,我年事已高。你若要奏請,我也會推辭。這御書房首席,伱不如奏請王伯安出任。”
王瓊皺了皺眉,隨后擔心地說道:“伯安之功之所以難敘,就因為他的學問。若奏請他為御書房首席,恐會引起軒然大波,學問之爭愈演愈烈,那倒是會讓陛下憂慮國事被耽誤。”
下次經筵仍是理學中人進講,王守仁得了個侍講學士的銜已經又讓理學、心學之爭多了個話題。
王瓊繼續說道:“大宗伯若入御書房,則禮部尚書之位又空缺出來。再行廷推后,伯安敘功足以任一部尚書之職,最差也是左都御史。大宗伯,陛下這御書房首席,必是為你所設,你不應推辭!”
袁宗皋再次斷然搖頭:“我既已許諾,豈可以此道暗渡陳倉再任顯要高位?御書房首席與九卿皆可列席國策會議,我不能有損陛下威望。德華,你奏請王伯安入御書房,正可投石問路!且看陛下今日安排,必是已有計較,讓理學、心學辯而不亂。繼續辯下去,于公謚忠武,陛下問心學,不都是為了讓朝臣和士子們深思一下,該如何做學問、做官、做事嗎?”
王瓊這才若有所思起來。
袁宗皋又說道:“陛下還年輕。只看楊介夫仍被留用,登基詔書中所言新政漸次推行,便知陛下還要用他。既用其才能威望,也要朝堂漸漸有新氣象。三年之后陛下年已十八,屆時應當會有一個新局面。而這三年里,除了京營,陛下于其他國事必不會急于求成,只是要朝堂形成新局面之前,根基牢固!”
……
和御書房首席伴讀學士的人選相比,另外兩個內閣大臣要盡快補全顯然是更加重量級的大事。
離這兩個位置最近的,本來應該是六部上最顯要的吏部、戶部、禮部。而這三部尚書,如今兩個“戴罪”任職,一個自己表態不入閣。
剩下的兵部、刑部、工部,按例來說還得先往上挪一挪順序,然后才好入閣。
可如今這種情況,一共有兩個位置,那可能有機會的人就多了不少。
其中掌翰林院的石珤是資歷足夠,品級也不差的。
皇帝說了,這兩個人選,屆時會在國策會議上推選。
先要拿出候選名單:四選二。
文樓、武樓的會議結束后,除了夏言這樣知道只能先抓住這個機會把事辦好的人,蔣冕、楊廷和更操心的還是另外兩個閣臣人選。
這一夜的京城,官員們之間走動的極多。
而嚴嵩則“奉旨”再到楊廷和府上拜會,“冤家宜解不宜結”嘛。
昨天皇帝情緒不對,所以嚴嵩觀望了一晚,沒有在經筵結束之后的當夜就去拜訪。
但他知道今天是必須去的。
他是離御書房首席最近的人之一,雖然他的威望很不足,但御書房首席本身也沒有品級啊!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焦作市|
中超|
罗田县|
呼伦贝尔市|
瓦房店市|
延川县|
泰安市|
揭阳市|
阳原县|
南昌市|
湟源县|
天长市|
谷城县|
韶关市|
贵阳市|
临夏市|
若羌县|
黑水县|
临泽县|
教育|
阳城县|
白沙|
扶风县|
千阳县|
潮州市|
嫩江县|
洮南市|
盐山县|
新平|
文昌市|
巩义市|
克什克腾旗|
靖西县|
四川省|
高青县|
大连市|
江津市|
宁海县|
历史|
宝山区|
泰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