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德吉涅來巴城已經是第六天了,除了在第三天面見了本地的最高長官--那位能說一口流利法語的鄧飛閣下外,之后就只能是等待,順便在警衛的陪同下在巴城內外參觀。 對于這次的交易,德吉涅其實并不看好,這主要是因為勒克萊爾總督能拿出的全部籌碼只有二十萬西班牙雙柱銀幣。勒克萊爾在信里告訴德吉涅,這已經是法國東印度公司的全部家底了。 北海鎮,這個由一群古怪的中國人所建立的新政權,在所有身在東亞的西方人眼里是神秘莫測的,始終籠罩著一層面紗。即便是發生過接觸的英國人、法國人乃至沙俄,其實都是以管窺豹。 趙新當初大鬧十三行,將廣州城攪的雞飛狗跳的時候,恰好在冬季,各國商人都回了澳門。等第二年五月商人們回到廣州,發現白熊行已經人去屋空。洋商們雖多次向十三行商人們打探發生了什么事,但是所有人包括傭人在內都是三緘其口。 直到一年后,洋商們這才隱隱得知白熊行的人曾經大鬧廣州城,還跟本地駐軍發生了激烈交火;整個過程被描述的如同天方夜譚,聞者無不錯愕。 而拉彼魯茲伯爵在參觀了北海鎮后寫的《賽里斯游記》,只是描述了北海鎮的富足和種種科技上的不可思議,但他對北海鎮的工業實力和軍事實力并不清楚。 直到伯多祿、菲利普.瓦尼埃和皮曼紐爾等人將鄧飛他們在安南的所作所為傳回本地治理后,法國人這才對北海鎮的整體實力有了重新的認識。要知道即便是此時工業化程度最高的英國,也造不出鐵船和威力驚人的速射炮,更不要說北海鎮還有火力強大的步兵武器。 勒克萊爾總督如此掏空家底的結交北海鎮,其目的除了想拯救波旁王朝于即危,也有和北海鎮合作,一同對抗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想法。 縱觀十八世紀歐洲的幾場重大戰爭,如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英法七年戰爭和美國獨立戰爭,法國無一例外的站在了英國的對立面;由此帶來的就是法國人在東南亞屢遭英國人收拾,嚴重影響了對華貿易,損失慘重。 比如在1745年,時值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三艘赴華貿易的“嘉森”號、“王儲”號和“海格力斯”號皆在邦加海峽被英國人擄掠,其后四年,沒有船只赴華。 七年戰爭期間,英法同樣在印度爆發了戰爭,法方由此喪失了對海得拉巴的控制,甚至連本地治理也丟了。到了1763年簽署《巴黎條約》后,英國人雖然交還了本地治里等地,可根據協議要求,法方不能設防,并停止一切軍事活動;當然這是不可能的。 之后到了美國獨立戰爭期間,法國人支持的邁索爾王國和英國又爆發了第二次戰爭。前往廣州貿易的“莫黛斯特”號、“好友”號、“杜格斯克蘭”號再次被英國人擄獲。逼得廣州領事館不得不將閑置的法國商館出租給帝國特里雅斯特公司以及瑞典或丹麥的商人使用。 當法國大革命的消息傳回到本地治理后,勒克萊爾總督馬上就意識到,隨著歐洲地區緊張局勢的加劇,英法之間很有可能會再次動武。 按說本地治里的防御工事非常強大,由勒克萊爾總督親自設計,但問題是毗鄰大海,而且駐軍人數太少;城內士兵攏共不到兩千人,其中法國士兵僅有六百多人。一旦發生圍城戰,根本無法有效的守住城墻。再加上英國人從海上封鎖,本地治理將會孤立無援。 在另一時空的歷史上,英國人就是這么干的,從發動圍城炮擊到法國人投降,前后只用了一天時間。 德吉涅原以為就算賽里斯人有跑得飛快的大鐵船,可是算上來回通信和討論是否同意出兵這么重要的事,怎么也得花上幾個月的時間。誰知就在他百無聊賴的拿著望遠鏡觀察港口情況時,鄧飛派人來請他,隨后德吉涅就跟著警衛來到了原巴城的總督府內。 “尊敬的總督閣下,不知我有什么可以為您效勞的呢?”德吉涅沖著鄧飛行了個法式鞠躬禮,手中的帽子被他舞動的眼花繚亂。 “德吉涅先生,您明天可以回去轉告勒克萊爾總督,北海鎮同意向貴方提供支援,包括并不限于船只和軍事武裝人員。我們的要求是總督閣下最好親自來一趟,當然我們去本地治理也行,貴我雙方需要正式簽署一份協議。” “總督閣下,這,這,”德吉涅臉上露出難以置信的表情,他沒想到自己作為外交特使的第一次任務居然如此順利。“請原諒!您的消息實在太讓我意外了!” 鄧飛見狀,隨即讓侍從倒了半杯朗姆酒遞給對方。德吉涅大口喝完,激動的心情這才平復了一些。他隨即語帶興奮的道:“閣下,那我明天就回去向總督復命。請您放心,我們很快就會派人來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