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二女又聊了一會,等王貞儀告辭離開后,阿妙這才背著手,回后院正房逗弄趙新的兒子去了。走動之時,就見她新梳的兩根烏黑的大辮子不住的晃呀晃。..??m ...... 話說庫倫方面在接到了兩名談判代表帶回的“十條公約”后,連著三天都沒有回復是同意還是不同意,他們每天都會派人去庫依臺站讓騎兵團的人幫著轉達,希望北海軍再多給一些時日。 商卓特巴和堪布諾門汗二人深知,私下送點糧草什么的消災免禍倒也罷了,就算是博格達汗知道也算是其情可憫;可要是答應了十條公約,則意味著以哲布尊丹巴為代表的喇嘛旗向北海軍投降。 這種事沒有大活佛的法旨誰敢自作主張?!況且大活佛正在熱河陪著博格達汗,一言一行都有人盯著,根本辦不到。 最要緊的是,滿清方面的官員并不像多尼爾喇嘛達姆查喇布嘉所說,已經全部從庫倫撤走。庫倫辦事蒙古大臣蘊端多爾濟就帶著二百余名護衛(wèi)就藏在寺院庫倫的一處“愛瑪克”內,其主要目的就是通過掌控寺院庫倫監(jiān)視北海軍的動向,并與昭莫多方面的蒙古騎兵互通消息。 而北海軍方面也沒心思跟一群喇嘛們消磨時間,到了7月20日這天,劉勝便命令已經抵達庫依臺的騎兵團和兩個步兵團繼續(xù)向南前進,僅用了一天時間就抵達了庫倫城西南十里,圖拉河北岸的位置。 在這支隊伍行軍的過程中,負責偵察的蒙古哨探離著很遠就聽到了轟隆隆的聲音,似乎像是在打雷一般。不過由于北海軍的騎兵們將警戒線撒開的足有三五里之遙,恨不得連只蒼蠅都飛不進來,所以蒙古人的探子雖然感到有些不安,但并不了解究竟是什么。 部隊抵達圖拉河北岸后,依舊是搭建營地,修建防御工事。數(shù)千人一起動手,僅用了半天時間,三座成品字形、互為犄角的環(huán)形防御工事就基本構筑完成。到了傍晚,生火驅蚊的白煙就在工事內各處彌漫開來。 等到了第二天一早,齊胸高的防爆墻已經沿著工事外圍的壕溝內側圍了一圈,在距離壕溝三百米的草從里,是一道道縱深為四米的低樁鐵絲網,每組三十米長,各組之間都留出了一道能容兩馬通行的空隙;鋒利烏黑的蝴蝶型刀片隱藏在齊膝深的野草里,任誰來了也會撞個頭破血流。 到了第二天上午,北海軍開始在圖拉河上搭建浮橋。埋伏在昭莫多的喀爾喀蒙古人得知這個情況后,終于坐不住了;一旦讓北海軍渡過河,埋伏在山坡密林內的近萬大軍就會暴露。 率先出擊的是車臣汗部的人馬。他們以五百人為單位出擊,一是試探火力,二就是伺機破壞正在搭建的浮橋。不過當這些人面對河對岸北海軍陣地上射出槍林彈雨,一切都成了徒勞,蒙古騎兵們在死傷了三百多人后,很快就退了回去。之后蒙古人又連續(xù)派出數(shù)百人規(guī)模的小股騎兵進行騷擾,但都被北海軍的機槍打的死傷慘重。 到了夜間,三千多名土謝圖汗部的騎兵走出肯特嶺,從距離北海軍陣地以西20多里遠的河道狹窄位置悄悄渡過圖拉河,試圖對北岸的北海軍營地的側后方發(fā)動偷襲。 他們在白天的時候已經和庫倫城內的蘊端多爾濟商量好,屆時舉火為號;土謝圖汗部的騎兵從西北方向發(fā)起進攻,而蘊端多爾濟會率領手下親衛(wèi)和這些天從庫倫城內征召的兩千多蒙古丁壯從東北方向進攻。 凌晨時分,抵達攻擊發(fā)起位置的蒙古騎兵們在各旗協(xié)領的帶領下,牽著馬抵達距離北海軍營地五里之外。此時北海軍的營地里還是靜悄悄的,不管是土謝圖汗部的人馬還是庫倫城內的蘊端多爾濟都以為妙計得逞,于是兩個方向上的蒙古騎兵開始發(fā)起進攻。 霎時間,黑夜里的草原上如同滾過一道道悶雷,大地開始了震顫轟鳴,數(shù)萬馬蹄奔騰,聲勢驚天動地。 當前方的蒙古騎兵們沖到距離北海軍胸墻三百米遠的位置時,齊刷刷的就倒下了一大片,草叢里人喊馬嘶亂作一團,人血和馬血混雜在一起,將這片縱深只有四米的鐵絲網地帶變成了血肉磨坊。后面沖擊的蒙古人根本看不清前方發(fā)生了什么,他們只是本能的催動著戰(zhàn)馬繼續(xù)向前,然后這些人便被之前摔倒在鐵絲網里的人和馬匹再度絆倒。 此時北海軍的陣地上突然亮起了數(shù)十盞比太陽還要明亮的光芒,將蒙古騎兵們的位置照的一覽無余。然而還不等那些騎兵們驚慌失措,霎時間,北海軍的陣地上槍聲大作,密集的彈雨將低樁鐵絲網外的蒙古騎兵紛紛打落馬下。 一名協(xié)領大喊道:“我們中計了!快撤!” 話音剛落,一團帶著火光的煙塵就在在他身后炸起,緊接著,一團又一團的火焰在草原上騰起,那些試圖撤退的蒙古騎兵一頭就撞了上去,隨后化為齏粉。 與此同時,在北海軍十二團的陣地上,不斷噴吐的火舌將那些從庫倫方向發(fā)起進攻的蒙古人掀落馬下。機槍射出的曳光彈如同在巨大的畫布上畫出的一道道紅色線條,不停追逐著那些手持大刀長矛和火槍的蒙古騎兵。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