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他們有北海商社發的執照嗎?” “之前商社的人曾找他們談過,可他們嫌咱們定的商稅太高,沒答應。” “這不行!以后所有的行商或是坐商,必須要有北海商社發的執照才可以。私人是不能插手糧食買賣的!再者,現在各地無論是耕地還是收割,都使用機器,即便是收割機也都是用馬牽引,要黃牛做什么?除了吃肉,剩下的用途就是賣皮子做甲。” 洪亮吉在行政學校學過,北海鎮對糧食采取獨家收購,絕不允許私人涉足其中,目的就是為了縮小工農業剪刀差,確保農產品價格,以避免移民們因集體公社的組織形式而喪失對種地的熱情。 張豫北嚇了一跳,他想不到這位洪副專員居然扣了這么大的一頂帽子,那三家回回商人麻煩了。 洪亮吉略微思考了一下又道:“逸之,勞煩你派人去通知這三戶回回的家主,就說本官讓他們明日上午8點來行署衙門一趟。” “大人言重了。這都是在下份內之事。” 兩人正說著,門外的警衛來報,說李朝會寧府派人求見。 張豫北道:“大人,如果在下沒猜錯,會寧這次來人肯定是談互市事宜。” “哦?此話怎講?” “自琿春收歸趙王治下以來,咱們和會寧的互市就停了。之前趙王和貿易部沈大人的意思是,李朝一日不答應交還咸鏡北道,咱們就一日不開互市。何況朝廷,哦,不,滿清在會寧還駐扎著數千兵馬,一旦開了互市,這刺探軍情的探子就會乘機而入。” 洪亮吉點點頭道:“原來如此。不過趙王遣我來此,跟李朝在邊務上的交涉也是本官份內之事。”說罷,他對警衛道:“請他們進來,就在正房談。” 琿春行署的辦公場所就是以前協領衙門的官署,有正房三間,西廂房兩間,存放關防庫一間,大門一間,都是草房,也沒有圍墻。北海軍占領琿春后,一直實行軍管,米士朗也只是把草房推倒,重新建了磚房,加了木柵欄圍墻,而他自己則把指揮部設在了城南門內的演武廳,也住在那里。 北海軍對城內唯一大興土木的,就是原本的官學房。三間草房全部推倒,改成了三排共有十五間木刻楞房的小學校,還弄了個操場。城內所有適齡兒童全部都要入學,不分男女,教師則是從北海鎮派來的三名十六七歲的小老師,主要教授識字、官話和數學。 眼下關防庫改成了戶籍檔案庫,張豫北一家住在西廂房,洪亮吉自己就住在了正房的東間,另外兩間一個改成了會客室,西間就是公事房。 洪亮吉的家小眼下都住在北海鎮,那里生活條件算是北海鎮境內最好的,他自己孤身上任,也就沒那么多講究。 對于趙新的破格任用,洪亮吉并沒有什么感恩之語,他能做到的就是“君以國士待我,我必國士報之。”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