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章 希望的田野-《乾隆四十八年》
第(1/3)頁
伊利亞和約瑟夫回去后馬上就召集了葉尼塞斯克的猶太人長老開會。實際上都不用他們召集,所有猶太人都伸長耳朵等消息呢。
開會的地點是在一家猶太人開的小酒館內,本地猶太社團內有頭有臉的人物都來了。因為目前城內實行軍管,街道上隨處可見戴著紅色袖標的軍事警察,葉尼塞斯克的居民除了硬著頭皮出門購買生活必需品,一般都窩在家里,所以這些日子也沒什么人來喝酒。
與會的猶太人里除了身為釀酒師的酒館主人外,其他人大都是從事錫匠、鐘表匠、玻璃匠、制皮匠、糧食貿易、木材貿易,甚至還有兩個靠種地為生的小地主。
農業勞動在猶太人的生活中并不占有重要地位,長期的客居生活,在某種程度上導致了猶太人對土地的疏離感,這在歐洲的各個客居國都是一個普遍現象。
總的來說,沙俄政府是禁止猶太人從事農業的,建立的幾個微不足道的農業移民點與其說是為了吸引猶太人從事農業勞動,不如說是為了開發西伯利亞和安置從歐洲地區農村遷出的猶太人。
眾人在聽完了拉比和約瑟夫講述了和趙新的見面經過后,一名釀酒商人提議道:“好吧,既然新來的中國人不讓我們再從事高利貸生意,那我覺得還是離開這里為妙。”
“離開?現在外面可是天寒地凍,我們能去哪?科利萬離這里可有上千俄里呢!”
“等會兒,利伯曼。那位大人也說,他允許我們在這里耕種,每家可以有一百畝地的份額。”
“見鬼,我才不想當什么農民呢!”
“是啊,他們只給使用權而不給產權,要是哪天中國人不高興了把地奪走,到時候怎么辦?女皇還會收留我們嗎?”
“農民怎么了?我覺得能當農民挺好的,沒有農民種地,釀酒的糧食從哪來?”
“我說,你們就沒想過,雖然中國人占領了這里,可他們是在挑戰整個沙俄帝國。要我說,他們能不能站住腳還不好說呢。”
“我覺得中國人還不錯,雖然我一點都不了解他們,可他們畢竟沒有沒收我的財產,把我趕出家門。要知道當初在立陶宛,俄國人可沒少這么干。”
“別做美夢了,中國人才來了幾天?等他們動手你哭都來不及!”
......
眾人七嘴八舌的爭論了半天也沒個結果,以拉比.伊利亞為首的多數人決定再等等看,畢竟那位中國人統治者只是口頭在說,具體是不是會有新的法令條例,等到時候公示出來再做決定。
這年月大部分猶太人還沒有興起“錫安主義運動”,很多人就算是被迫害,也不會想著要回巴勒斯坦。這些年只有住在南俄羅斯的“哈西德教派”和“別魯希姆教派”的部分人士才回到了巴勒斯坦定居。
要知道在另一時空里那些留著長鬢角、帶著黑色禮帽的哈西德教派,在本時代卻被正統猶太教所排斥,甚至在18年前將他們驅逐出了教會。
不過有趣的是,哈西德教派是希望將巴勒斯坦變為錫安運動的中心,而別魯希姆教派則是要在巴勒斯坦建立反哈西德教派的中心。
酒館老板馬爾托夫在送走了參會的人員后,隨即便掛出了酒館開門的牌子。然而一直到天黑,泥濘的街道上除了擔任軍事警察的北海軍仍在站崗巡邏,幾乎看不到一個本地人的影子。
站在門洞處的馬爾托夫張望了許久,最終無奈的嘆了口氣。他將酒館里的油燈熄了,這才走出門洞,準備鎖門回家。就在這時,只聽身后有人道:“你這里有什么酒?”
馬爾托夫回身借著身邊墻上插著的松油火把的光線,這才看清面前站著的是一個身材高大的男人,因為沒胡子,看上去挺年輕的。不過此人穿著和其他北海軍一樣的墨綠色制服,戴著一頂沒有軍徽的翻毛皮帽子。從這身打扮,不認識的人根本不知道他是個兵還是軍官。
“中國人?”馬爾托夫十分驚訝,自從北海軍入城之后,他還從沒接待過任何一位中國人。
“啤酒沒了,有伏特加,老爺。”
“我可不是老爺,”對面那人呵呵一笑,操著一口十分流利的俄語道:“酒怎么賣?”
“每桶3......”馬爾托夫猶豫了一下,隨即堅持道:“好酒每桶5.5個盧布。”
“給我來兩杯就行,一桶我可喝不了。”這年月一桶差不多得有12升多點。
說罷,那人抬腳走進門洞。馬爾托夫也急忙推開已經關上的門,進屋后又把幾盞油燈點上,然后才從柜臺后面拿了一個木杯子,又打開了一瓶還沾著大麥皮的伏特加,一起放在了桌上。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界首市|
江山市|
马关县|
嘉定区|
万盛区|
迁西县|
进贤县|
陕西省|
襄城县|
镇康县|
八宿县|
融水|
固阳县|
乌兰察布市|
白水县|
申扎县|
观塘区|
科尔|
府谷县|
保靖县|
万全县|
栾城县|
石家庄市|
漠河县|
太仆寺旗|
锦州市|
莫力|
武陟县|
常山县|
威宁|
砚山县|
怀宁县|
桃园县|
宁陵县|
天台县|
栾川县|
额尔古纳市|
楚雄市|
泰宁县|
洛扎县|
康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