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彌市郎的故事-《乾隆四十八年》
第(2/3)頁
聽那個老爺說,這牌子上面寫著的是自己的名字和家里幾口人,一定要保管好,以后取吃的、領新衣服全要用到。
彌市郎看了看老婆和孩子,便說道:“我和次郎去吧。”說完便帶著弟弟出了帳篷。
另外四家一看,也都出了兩個人,急忙跟著走了出去。
因為饑餓和食物的感召,帳篷外的一處空地上很快便站滿了兩百多人。
看著亂哄哄圍在一起的流民,一旁拿著大喇叭的平太便讓幾個手下讓這些流民排好隊。等亂哄哄的一群人被手持木棒的守衛們驅趕呵斥著排好隊后,平太這才點頭讓隊伍最前面的守衛的帶這些人去領飯。
彌市郎和弟弟排在隊伍中靠前的位置,離著隔離營的大門還有十幾步遠的時候,就聞到了濃郁的大米粥氣息和饅頭的香味。
話說島國的小麥是從隋唐時期傳入的。不過由于土地的匱乏,小麥產量并不高。早期的時候因為缺乏磨面的設備和蒸煮技術,所以一直把小麥當做飼料來用。
后來雖然從中國引進了石磨等設備,但由于沒有掌握這項技術,而且磨出的面粉價格太貴,所以只有高級武士和富商那樣的上層人才吃的起。
在熊島的時候,趙新覺得面食比米飯更容易被人消化吸收,于是就開始讓廚房的女人們學著蒸起了饅頭。
從營養學的觀點來看,饅頭的熱量是221大卡/100g,而米飯只有116大卡/100g。
這些流民們越是盡早恢復,北海鎮的各處開發也就能盡早開始。
隊伍慢慢往前走著,每家領午飯的人在把自己的木牌交給木棚前的一個婦女后,那婦女便高聲報著木牌上的主人姓名和家庭人數;旁邊的一個婦女便拿著一個嶄新的塑料小盆,按照每人一小碗米粥的分量,把按人頭算好的米粥倒進盆里。
接著,領米粥旁邊的一個婦女揭開一個大筐上蓋著的棉被,里面都是雪白的饅頭,冒著熱氣。這婦女便用個木頭做的夾子把饅頭按每家人數取出,裝進另一個盆里。
最后一個婦女則是按各家人頭發放餐具的,筷子都是用現成的樹枝削好的,而碗則是嫩綠色的塑料碗。每家的都會按人數點出,放進一個紅色的塑料桶里。
此時彌市郎聽見隊伍前有個男人問了一句怎么給這么多。一個婦女便大聲對排隊的人說道:“船上只給你們喝粥是因為你們餓的太久了,猛一下吃的太多會傷了腸胃。現在主人吩咐了,成年男女每人兩個饅頭,孩子一個。放心吧!”
“啊!這……”
排隊的眾人一聽這話,感激涕零的紛紛鞠躬,有幾個人竟然趴在地上沖幾個婦女開始磕頭。
那女人被嚇的閃到一邊,喊道:“沖我磕頭干嘛?我以前跟你們一樣,都是快餓死的時候被主人救下的。以后好好干活報答主人便是。”
彌市郎一聽這話,腦海中便浮現出一副面孔。那是在松島町的海灘上,一個身材高大的男人一邊喊著,一邊分發食物。
他那天就搶到了一個小號饅頭,雖然給掰成了五份全家分食,可從沒吃過的白面味道讓他回味了好幾天。
隊伍繼續前進,終于排到了彌市郎。他從懷里掏出木牌遞給面前的婦女。
那婦女拿過牌子看了一眼,便大聲說道“彌市郎,五口人,四個大人一個孩子。”她說完便用一個小戳子在牌子背后蓋了個章,然后遞給了彌市郎。
“拿著,這是五人份的粥。粥盆歸你們了,記得用完后洗干凈。弄壞了要賠。”
弟弟次郎趕緊雙手接過,小心的抱在懷里,然后走出隊伍,等在一旁。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牟定县|
平利县|
辽宁省|
和平县|
浠水县|
阜宁县|
姜堰市|
玉屏|
博兴县|
泗阳县|
南宁市|
松原市|
云安县|
定边县|
彭水|
库伦旗|
海兴县|
崇文区|
延边|
澄城县|
沙田区|
邮箱|
涞水县|
阳原县|
稷山县|
芜湖县|
建德市|
松桃|
凤凰县|
六安市|
德格县|
莱西市|
阿鲁科尔沁旗|
辽中县|
犍为县|
孟村|
江孜县|
通河县|
北京市|
黎城县|
鄂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