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島國攻略的前奏-《乾隆四十八年》
第(2/3)頁
以上,就是平太通過北海商號傳回北海鎮的情報。趙新則從中看到了機會,一旦老中人選確定,那幕府就會開始上下一心,為了應對國內耕地不足的局面,島國一定會再度圖謀蝦夷地的廣大肥沃土地。
不過在出發之前,趙新還有幾件事要做。
他先是寫了一封親筆信,經過沈璇幫著潤色,用鋼筆謄抄的工工整整,找不出一個錯字。然后,他將信轉交沈敬丹,讓對方回揚州接家眷之前,把這封信交給一個叫汪中汪容甫的人。
趙新之所以會看上汪容甫,一是此人極有才學,但卻沒有出仕做官;其次就是此人自幼喪父,全靠寡母靠賣鞋撫養他長大,當過學徒工,中過科舉;第三就是趙新小時候讀過汪中的著作。
當年趙新的父親不知受到哪位同事的“煽動”,從單位圖書館找來一本《述學》,硬逼著趙新在假期里讀完。在父親的大巴掌加皮帶的恐嚇下,趙新每天讀的生不如死;什么“王國大學”、“侯國小學”、“諸子之學”、“鄉學”之類的,通篇連個標點符號都沒有,趙新只能一邊查著字典,一邊囫圇吞棗般的通篇背完。
那時趙新的家離父親的單位距離只有一墻之隔,于是趙新每背下一篇,就得趕緊跑到父親的辦公室默誦。
為什么是“趕緊”?去晚了就忘了!就這樣,錯一個字還得手心挨一巴掌,然后回去重新背。那時候的趙新,每天揉著被打的通紅的手心,晚上躲在被窩里罵的最多的就是這位汪中。
時間久了,有些事也就漸漸模糊了。直到前些日子跟沈敬丹吃飯時聊起揚州的名人,對方提到一個叫汪容甫的家伙時,趙新才突然記起這個曾經被他罵了整整一個寒假的家伙。
汪中的事目前還算是趙新的私事;公事上,北海鎮在現有的小學之外,在八月底又開設了三所專科學校。趙新出席了三所學校的奠基典禮。
第一個是歸屬民政部門的技工學校。雖然北海鎮和富爾丹城兩地的農機組規模已經超過了一百人,可依然達不到大規模機械化的要求。有鑒于此,陳青松和趙亮在私下準備了幾個月后,技工學校終于開張了。
趙亮擔任技工學校校長,萬造、趙茂助等人和工坊的十幾個熟練工人成為了兼職教師。學校首先開設七個專業班,分為農機、汽車駕駛、機械修理、鉗工、車工、銑工、電工、木工。學員則面向已經熟練掌握普通話,并能認識并讀出五百字的居民。
第二個學校就是航海學校。由劉勝擔任校長,鄧飛擔任教育長,丁國峰和葡萄牙人木匠擔任兼職教師。目前開設的專業包括海員、輪機、高級海員三個專業班。
航海中需要的電工和木工專業由技工學校代為培養,不過光是海員專業就需要學習航海學、航行值班與避碰、航海氣象與海洋學、貨物運輸、船舶管理、船舶結構與設備等一系列課程,之后再根據服務年限,通過考核后可晉升為高級海員。
第三個學校就是少年軍校,由趙新擔任校長,王遠方、吳思宇擔任正、副教育長。少年軍校的招收對象是北海鎮小學的畢業學員。主要是為北海鎮培養合訓分流專業的初級后備人才;所謂合訓分流是指培養懂技術、會管理、能指揮的復合型初級指揮軍官。
少年軍校內部不分專業,所有學員需要學習武器射擊、地形學、中高等數學和幾何、軍事理論、參謀業務、軍事訓練法、軍隊管理學、宣教等科目,整個學習時間為四年;四年后會根據個人特長和性格特點,再進行專業系統培養。
上述三所學校,除了技工學校的校址選在了富爾丹城南,海員學校和少年軍校都設在了北海鎮西拉河的東岸。奠基典禮完成后,民政部所屬的建筑隊便開始進場施工,計劃在農歷十月底前先將教室和圍墻建設完成。
三所學校的設立在新老流民中引起極大關注。流民中很快就知道,這些學生不光是會流利使用官話,還要讀書認字,而且據說畢業出來就是要做官的,上學期間每個月俸祿至少十元北海鎮銀幣。
十銀元,那就是五十兩啊!個別有心人一盤算,乖乖!這已經是大清八品官員的俸祿了。
人啊,有勤勞肯干的,就有好逸惡勞的。個別有女兒流民家庭心說只要把閨女嫁過去,自己妥妥的就是官老爺了,還種什么地,修什么路啊!
可他們隨后再一打聽,心一下涼了半截。趙新規定,三所學校的學生十八歲前都不許成家;誰要是敢偷偷成家的,所在社區組長、里長、區長全部免職不說,學生本人也要從學校清退。
而部隊這邊從中秋節后,一百多個娶了小妾的士兵和軍官陸續被清退下來。這些人很快就被編成了一支保安隊,被強令帶著自己的家人和小妾去了苦葉島,負責油田和煤礦的安全保衛和冬季值守。
看到趙新如此強硬手段,原本還想著討一房小妾的利吉不禁一頭冷汗,心說實在僥幸。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湘潭市|
天长市|
盈江县|
平湖市|
开原市|
青浦区|
轮台县|
兴义市|
普陀区|
芒康县|
阳谷县|
开远市|
永嘉县|
随州市|
家居|
永泰县|
博白县|
灵台县|
武城县|
西林县|
揭阳市|
兴海县|
青阳县|
文成县|
富锦市|
枣庄市|
山丹县|
连平县|
西峡县|
清丰县|
广汉市|
炎陵县|
镇平县|
延庆县|
沧州市|
翼城县|
顺义区|
蒲城县|
墨脱县|
防城港市|
柘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