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雷神一到幕府慌-《乾隆四十八年》
第(1/3)頁
石川村文不是傻瓜。他之所以沉迷酒色,無心管理藩政,是因為上百萬兩的赤字窟窿換了誰來也搞不定。
當初伊達重村為了能和島津家的島津重豪一樣是從四位下,攬下了關東普請役的工程,最后花了二十二萬兩白銀。
明和五年(1768年)的時候,因為國內銅流失嚴重,當時江戶下令,要求用仙臺藩用本藩產的鐵鑄造寬永通寶鐵錢,并給了七年的許可期。
伊達重村一看這還了得,過了這村就沒這個店了,拼了!于是大量的方形鐵錢流入江戶,導致鐵錢幣值下跌,個別地區物價暴漲。
這之后過了四年幕府就扛不住了,典型的劣幣驅逐良幣啊!田沼意次于是下令仙臺藩停止鑄造鐵錢。仙臺藩上下這時已經吃到好處,哪肯善罷甘休,經過連續幾年向幕府懇請,最后以不向其他藩屬流出鐵錢為條件,又于安永五年(1776年)繼續開爐鑄錢。
不過從此之后,仙臺藩只能自己吃自己了。
石川村文和柴田覺藏帶著趙新的條件走了。他雖然是筆頭家老,但這么大的事他做不了主,必須回去召集各家開會商議。
而趙新才不在乎呢!大不了用炮彈換個聽話的家主,這個生意還是很劃算的。相較于窮的要當褲子西南諸藩,仙臺藩算是經濟狀況還算不錯,有搞一下的基礎。
所以你瞧,這年月就是一個幕府和諸大名互相比爛的時代;沒有好的,只有爛和更爛。
雷神號離開石卷港后一路向南,開足馬力直奔江戶灣而去。而平太也帶著幾個手下,沿著東海道一路向江戶狂奔,三天后,一行五人終于在清晨抵達了江戶城內的日本橋;這里也是全島國五條街道的起點。
清晨的江戶城內已是人聲鼎沸,而日本橋下的海鮮兼菜市場正是人來人往最熱鬧的時候。一路跑的前心貼后背的平太等人先是找了個小攤子吃了兩碗蕎麥面,緩過勁之后才在附近找了家旅籠住下。休息到中午,五個人就分別出門,在各町四處轉悠打聽消息。
這兩年由于大饑荒,農民們背井離鄉,一部分去了仙臺,另外很大一部分則來到了江戶城,他們期待著在繁華的鬧市中可以找到更好的生活。而此時的江戶城下町內,光是奈良屋、樽屋、喜多村這三家“町年寄”管轄之下,就有二百多名村長各自管理著幾條至幾十條街道。臨街那一排排的長屋里,住滿了鄉下來的地主和城市平民。
那些拖家帶口逃難到江戶的流民,則聚居在鄰近的神田、麴町等地,靠著擔保人與行會中人的介紹,每天在城內各處干著雜役工作。
到了下午的時候,守在御城大門外的一個北海鎮密探,先后看到了幾匹快馬帶著信使進入了御城。而在京橋和日本橋附近打聽店鋪租金的平太等人,也開始聽到周圍有人在傳,說上午浦賀那里突然來了一艘白色外國大船。
雷神號此時就停泊在三浦半島和富津之間的洋面。從上午開始,海面上從各地向江戶運送物資的大小船只因為恐慌而各自逃命。從西邊來的船都逃回了伊豆,從東北來的船都跑到了上總一帶躲避;而從江戶灣出來的船要么調頭逃向橫濱,要么就向西進入浦賀港內躲避。
最早發出警報的,是位于三脯半島最東端,平根山上的“燈明堂”守衛。緊接著,駐扎在西浦賀的幾名與力帶著手下的同心陸續趕到。到了中午的身后,駐扎在浦賀港內的德川水軍開始出動。
在后世的黑船來襲之前,浦賀奉行所的作用就是一個海關。
這里根本沒有什么像樣的防御設施,除了碼頭、船廠、東西問屋外(類似于驛站),只有一個奉行所和御番所。本地的武力共有與力十名,同心五十名;也就是說一名警署署長帶五個正式警察。而番所的職責主要是登船檢查、收稅,外加驅逐不允許進港的船只。
此外,因為前年的雷神號入侵長崎事件,新添加了足輕50人、水軍頭目11人、水兵190人。
于是到了正午時分,幾十條黑色的單桅早船就圍成了一個大圈子,中間就是雷神號。
看著眼前的白色大船,一眾水軍頭目肝顫的不行,心說這么大的家伙,怎么打啊!最好呆一天就走吧,大家各回各家,安生過日子不是更好?
下午兩點一過,浦賀奉行所的與力丹澤久佐衛門和一個同伴乘坐小早船接近了雷神號。
趙新這是第二次見到德川幕府的直屬官員了,上一次還是在長崎。
幕府的與力屬于地基武士,但因為成天和庶民打交道,所以大多為人善于交談。在衣著打扮上,與力都是上著比較寬的單色“肩衣”,下穿細條紋花布裁成的“馬乘袴”。
“貴方是唐人嗎?”丹澤久佐衛門操著一口蹩腳的乍浦方言大聲問道。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巴尔虎右旗|
宝坻区|
兴宁市|
西林县|
仁怀市|
洞口县|
依兰县|
丹凤县|
云霄县|
察隅县|
南京市|
孟连|
嘉禾县|
顺平县|
松溪县|
招远市|
西安市|
黑山县|
五河县|
泸溪县|
平果县|
湘阴县|
武穴市|
鄂托克旗|
宝丰县|
修水县|
巢湖市|
江山市|
彰武县|
延边|
五台县|
新民市|
万宁市|
翼城县|
孟连|
奉节县|
荆州市|
大石桥市|
安顺市|
龙岩市|
华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