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一章 虎伏在道尚可為-《乾隆四十八年》
第(2/3)頁
乾隆五十九年十月二十八日,結束了遼東之旅的永和攜帶著北海軍的答復書信,與同伴富察善一起回到了天津。
兩人在直沽碼頭登岸后,用侍衛腰牌在驛站要了兩匹快馬,直奔京城。當他們望見灰蒙蒙的北京城墻時,已經到了十月的最后一天。
本來此行一切都挺順利,誰知都到了家門口,過朝陽門的時候卻出了狀況。
后世很多人都對和珅掌管過的崇文門稅關耳熟能詳,殊不知明清時代京城的九門都有稅關。別說帶貨和行李了,進城賣菜都得交兩文錢的稅。康熙時代的查嗣瑮就曾寫過一首詩予以諷刺:九門征稅一門專,馬跡車塵互接連。內使自收花擔稅,朝朝插鬢掠雙錢。
清代京城的稅務機構大體分三塊,其一是崇文門稅務總局,其管轄的稅關除了崇文門,還包括了盧溝橋、東壩、海淀、穆家峪、石匣、半壁店、張家口,總共八處;其二是左翼稅局,負責東部的安定、東直、朝陽、東便、廣渠、左安六門的稅收;再有就是右翼稅局,負責西部德勝、西直、阜成、西便、廣安、右安、永定七門的稅收。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精彩內容!
身為家在京城的旗人,永和當然知道帶行李進城要收稅,他想著憑著侍衛腰牌,半吊錢怎么都夠了,就從馬褡子里取了錢。可他在拿錢的時候,城門口的稅吏看到他和富察善的馬褡子都是鼓鼓囊囊,再仔細打量兩人的穿著、馬匹,心里就有了計較,于是等兩人來到閘口,張嘴就要每人五兩才能放行。
永和跟富察善懶得爭執,便亮出了燙有滿漢合璧文字的侍衛腰牌,訓斥道:「知道爺是誰嗎?瞪大你的狗眼看清楚!」
那稅吏看了一眼,心里頓時咯噔一下。可說出去話潑出去的水,斷沒有收回去的道理。再說了,只要沒有皇命,甭說六品侍衛,就算親王貝勒、一品大員帶著行李進城一樣要交稅。
他先是恭敬的行了個禮,語氣中透著小心道:「兩位大人要進城沒說的,可朝廷有制度,從大前天開始,京城九門的稅則例征銀數目都漲了,告示就在那邊貼著,兩位大人可以去看。小人也是奉旨辦差,還請兩位大人不要為難小的。」
「這......」
永和沒話說了,他沒心思去看告示,也不敢讓對方查驗。要知道兩人的馬褡子里不光有三十幾張貂皮,還有幾盒長白山的一等人參,都是他們在盛京城內的北海商社買的。
說起來,自從滿清丟了黑龍江和吉林,關內的皮貨和人參價格就一路猛漲。雖然清廷對海商前往安平港貿易的行為采取了默許的態度,但只要不賣給內務府,收的稅就非常重。如今一張上好的紫貂皮在京城的售價高達二十兩白銀,在江南更是翻了一倍。而像一等人參這樣的稀罕物,更是高達五百兩一斤。
永和跟富察善在盛京新開的北海商社里看到貂皮和人參時,都很驚訝,想不到以往只能被皇家和王大臣享用的物品,竟然堂而皇之的擺在貨架上出售,有錢誰都能買。尤其是當他們詢問過價格,都動了心,想著要是買一些回京再倒手賣了,絕對能大賺一筆。
于是乎,兩人便將攜帶的路費和查家孝敬的五百兩都買了人參和貂皮,如今身上就剩了不到二十兩。
永和還在猶豫,旁邊的富察善卻急了,罵道:「混賬行子!就算要交稅,憑什么要十兩?」
稅吏低聲道:「大人要是嫌多,就讓小人驗一驗馬褡子里的貨物。」
「放肆!爺
要不讓你驗呢?」富察善說話間已經揚起了手中的馬鞭,身后等著通關的老百姓一看,都嚇得直往后退。
誰知那稅吏梗著脖子道:「小人家中上有七十老母,下有嗷嗷待哺的娃娃,全家就指著小人的差事。要是不驗貨不繳稅就進城,小人丟了差事不說,一家老小就得討飯去。」
富察善被氣的臉色鐵青,卻又不敢真抽。
「算了算了。十兩給你便是。」
永和不想把事鬧大,回身從馬褡子里掏了兩塊銀錠塞進稅吏的手里。那稅吏也知道宮里的侍衛不好惹,收了錢便麻溜放行。
兩人進了城,沿著朝內大街策馬西行,到了東單牌樓向北轉,穿過燈市口就來到了東安門大街。等到了東華門外,天色已過正午。在向門口值勤的侍衛出示了腰牌后,等了多半個時辰,就見一個太監急匆匆的來到門口,說皇帝召二人前往養心殿覲見。
當兩人跟著太監來到養心殿的東暖閣時,發現軍機大臣董誥也在。
「奴才永和(富察善),叩見皇上!」
「免禮,賜座。董師傅也坐。」
嘉慶看到自己的奶哥哥平安無恙的回來了,心情很是激動,他對總管太監張進忠使了個眼色。后者會意,等兩名太監給永和二人搬來杌子,他便讓殿內的所有太監退下,自己則守在了養心殿的大門外。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庆元县|
会宁县|
冕宁县|
福泉市|
郓城县|
滁州市|
改则县|
江西省|
波密县|
彰化市|
鹤壁市|
阿拉尔市|
富裕县|
梓潼县|
临泽县|
康马县|
中西区|
霞浦县|
富阳市|
尤溪县|
天台县|
九江县|
额尔古纳市|
万盛区|
盐边县|
太保市|
格尔木市|
饶阳县|
民丰县|
渝中区|
云浮市|
三亚市|
闻喜县|
昌吉市|
奉新县|
江城|
盐亭县|
祁门县|
治多县|
临清市|
珲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