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要知道在北海鎮(zhèn)來之前,西班牙帝國在美洲西海岸就沒有什么嚴重的威脅,除了各處港口的炮臺,以阿卡普爾科港為基地的馬尼拉大帆船足以應(yīng)付。當然了,之前德納瓦上將也是這么想的,結(jié)果沉了一艘,重傷一艘。
雖然西班牙方面已經(jīng)知道了北海鎮(zhèn)大炮的厲害,但現(xiàn)從東海岸調(diào)戰(zhàn)列艦來也不趕趟兒。再說了,這次來是談判并索要俘虜?shù)?,弄兩艘?zhàn)列艦來耀武揚威毫無意義。
此時就在“圣卡洛斯號”船尾那間船長室里,幾根如同嬰兒小臂粗的鯨脂蠟燭將屋內(nèi)照的纖毫畢現(xiàn),擔任本次使團翻譯的希拉里昂.迪茲修士,正在向包括大主教佩拉爾塔在內(nèi)的使團諸人講述他在圣弗朗西斯科的所見所聞。在場眾人隨著他的講述,臉上的神情時而驚訝,時而憤慨。
迪茲修士是在蒙特雷和使團會合的,而使團的大部分成員里,除了加州州長何塞.華金.德阿里拉加和方濟各會傳教團的主席費爾明.德.拉蘇恩,其他人都是從阿卡普爾科登船的。
“你是說,中國人不光將我們的教堂夷為平地,而且在那里蓋了一座他們自己的廟宇?”
“是的,尊敬的主教大人。就如同我在澳門和馬尼拉見到的城隍廟一樣。只不過里面除了供奉著他們自己的保護神,還供奉了印第安人的鷹神和狼神.”
佩拉爾塔大主教插話道:“是Neoma?”
迪茲修士搖頭道:“不是。是一個類似‘Teyquam’的女性神祇。她有八條手臂,盤座在一個蓮花座上,每只手里都拿著一種物品。”
大主教聽到這里,憤慨的道:“異端!真應(yīng)該把他們送到火刑柱上燒死!”
迪茲修士語帶謙卑的道:“您說的太對了!”
好吧,關(guān)于上面這段對話必須得解釋一下了。
話說在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之前的歐洲諸國里,西班牙算是對中國研究最深的。從十六世紀二十年代開始,為了更好的將基督教勢力滲透進中國內(nèi)陸,先后出現(xiàn)了諸如沙勿略、馬丁.德.拉達、高母羨、埃斯卡蘭特、門多薩等帶有宗教身份的西班牙學者,他們甚至成為了歐洲最早的漢學家。
在這些人里,最為知名的一個“漢學家”就是胡安.岡薩雷斯.德.門多薩,隸屬天主教奧古斯丁派。有意思的是,此人從未到過中國,也不懂中文,卻通過收集同時代的資料和他人的研究成果,寫出了一部影響廣泛的史著——《中華大帝國史》。
此書涵蓋了明代中國包括自然環(huán)境、歷史、文化、風俗、禮儀、宗教信仰、以及政治和經(jīng)濟在內(nèi)的諸多資料,可謂時下歐洲人了解古代中國最重要的一部百科全書。
這本書有多權(quán)威呢?基本上從十七世紀到十九世紀早期,歐洲各國凡是被派到廣州的貿(mào)易代表,或者是被派到東方的傳教士,人手必備一本。
在這套書里,對于中國人的宗教和偶像崇拜的介紹中曾專門提到,明代中國民間--應(yīng)該是在長江以南地區(qū)信奉的諸多神明里,有三個最為重要,分別是Sichia、Teyquam、Neoma。第一個是釋迦牟尼,第二個是王母娘娘,最后一個則是媽祖。
問題是金門那座道觀里供奉的主神是斗姆元君,乃是道教的先天大神,諸星之母。在道教的神話體系里,這位一共有九個兒子,大兒子和二兒子分別是“勾陳大帝”和“紫微大帝”,其他七個就是北斗七星。
那位馬本初馬道長之所以要別出心裁的供這么一位主神,究其原因還是在含而不露的拍趙新馬屁。
紫薇大帝又稱“北極大帝”,位置最高,最為尊貴,乃“眾星之主”。歷史上的劉邦、劉秀、李世民和朱元璋都被說成是紫薇大帝轉(zhuǎn)世,而且他們的文治武功在中國歷史上都是極高的。聯(lián)想到北海鎮(zhèn)起家于關(guān)外北地,紫薇大帝在影射誰就不用說了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