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林千行挑了挑眉,沒想到對方看上了他創(chuàng)造的那門劍法。 他那劍法其實是從當初天山派的《天山掌法》中演化而來,說是破盡天下一切招式,但其實也就是個噱頭。 真正能夠破盡一切招式的,永遠都只能是人。 不過林千行也沒有拒絕的意思,他道:“既然你想要學《獨孤九劍》,那我就傳授給你吧!” 《獨孤九劍》這個名字,一來是為了紀念當初的老朋友獨孤金琳,畢竟《天山掌法》就是從她手中學來的,再一個,也算是林千行對前世過往的一種追憶了吧。 學到了《獨孤九劍》的納蘭嫻還是很開心的。 而從納蘭嫻凝聚真氣之法上得到了啟發(fā)的林千行就更開心了。 他自從修為達到先天巔峰之后,便機會再無寸進。 這些年來,他也只是靠修煉外功獲得了一些身體上的加強,但終究也是有限的,他并不滿足。 而從納蘭嫻這里得到了新的啟發(fā)之后,林千行感覺自己已經(jīng)有了一個清晰的設想。 內(nèi)功對于真氣的修煉,后天到先天,無外乎就是一個壓縮體內(nèi)能量的過程。 也就是由氣態(tài)到了液態(tài)。 得益于前世看過的許多小說,林千行此前便有想過,是否可以進一步壓縮,使其變得更加凝聚,從而粘稠得宛若固態(tài)。 但當時他只是稍作嘗試便將這條路否定了。 為什么呢? 太難了。 凝固真元,對丹田的要求太高,對筋脈的要求也太高。 還有就是,欠缺那將真元凝固的外力。 將真氣凝聚成真元,借用的是穴竅連通的外天地之力,但想要將真元凝聚成更上檔次的能量,靠穴竅連通的這點外天地之力就有點不夠了。 林千行此前的設想,是通過精神強行壓縮。 但這需求的精神太夸張,林千行此前游玩最高的一次將精神堆疊到了五百以上,但依舊無法成功壓縮體內(nèi)的真元。 而且在嘗試壓縮真元的過程中,體內(nèi)丹田和筋脈也會承擔很大的壓力。 舉個例子,在一個氣球里面裝氣體,自然是很容易的,裝的如果是液體,勉強倒也沒什么,但如果你嘗試在里面裝滿石頭,氣球就會有些承載不住。 也就是林千行當時沒能成功,如果一旦成功,他最好的后果就是丹田炸裂而亡。 在林千行的設想中,這本應該是一條死路了,他都已經(jīng)放棄壓縮真元這條路了,誰知道柳暗花明又一村,納蘭嫻居然給他送來了另一個可能性。 那便是通過旋轉(zhuǎn),讓真元始終保持活躍狀態(tài),自我壓縮凝聚。 他不需要讓所有的真元都化作質(zhì)量更高的能量,只需要讓中心的一部分凝聚,化作更高質(zhì)量的能量就可以了。 而且這也不需要太高的精神,他只需要用自身的精神推動丹田內(nèi)的真元按照固定的方式旋轉(zhuǎn)便可,難度完全不在一個檔次。 林千行這一研究,便研究到了九十二歲。 失敗,失敗,還是失敗! 無數(shù)次失敗,林千行最慘的一次,直接丹田破裂,筋脈炸開,差點直接喪命。 但偏偏他的五行真氣夠給力,這樣的傷勢也強行把他給救了回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