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村落的位置,在第聶伯河下游的東岸,一處支流邊。幾條小河在這里匯聚,讓這條支流的水量一下膨脹起來。
這些河流,之前也都沒有固定的名字,因為這里就沒有常駐的居民點。河水匯聚之后,在低洼的土地上四處橫流,形成了巨大的淺灘和沼澤,實際上不太適合居住,當地人也沒有改造的能力,因此一直丟在那里。
在最大的這條支流,和其中一條小河匯聚的地方,有一座稍高的小山包,山包上面的土壤也很肥沃,而且干燥了很多,理論上倒是可以定居了。但這里過于荒蕪,所以還是沒什么人會過來。
這個地方,距離東北方向最近的鎮子波爾塔瓦,也有上百公里的距離。至于周圍地區,其他在歷史上有點名氣的城市,如今都遠沒有誕生——東北的哈爾科夫已經算歷史悠久的重鎮了,但是依然得到17世紀中后期才出現,還有二百多年呢。東南方向,頓巴斯礦區的一系列城市,干脆得到19世紀后期才成型。
如今,這片大地,就真的只是一片地廣人稀的無主之地。得往北走到庫爾斯克,才能找到距離最近的成建制羅斯人國家,但那邊的波雅爾們,都懶得跑到這邊來征糧。而自從庫爾斯克公國被蒙古大軍摧毀之后,這鬼地方就連名義上,都徹底沒人管了。
當然,這塊無主之地也不是完全空白,上面還散布著各種無主之人。
順著村口的大河往西南方向,大半天的時間,就能進入第聶伯河。向北方上游航行三天,河西岸就是切爾卡瑟;向南方下游航行一天多,河東岸就是扎波羅熱。這些地方,以往都是著名的匪窩。不管是波蘭國王、立陶宛大公,還是金帳的汗王,都根本管不住這些人。
幾十年前,波爾塔瓦的修道院派人來這里勘察過。一名叫尼克洛夫的修道士率領幾名隨從,發現了這座小山包,認為這里地方不錯,就向修道院打報告,認為在下次輪耕的時候,可以派一些修道院屬民過來,到這里耕作。
然而,信送走之后,他們就和修道院失去了聯系。不過那個年代,這種事情其實很常見——外出開拓的工作,和冒險差不多。不少開拓者的結局,都是死亡或者失蹤,所以修道院都習以為常了,也沒有太放在心上。
第二年,一名和修道院關系友善的匪幫頭領,在切爾卡瑟的奴隸市場發現了尼克洛夫的助手,把他贖了回來。眾人才知道,他們小隊遭到了匪徒的襲擊,尼克洛夫本人當場殉教,幾名隨從都被掠走,不知道賣到哪里去了。全靠這個人運氣好,才知道事情的真相,沒有和其他眾多探索隊一樣,連個結局都沒有。
而且,這個地方,也至少有了個檔案了。
羅馬人來之后,修道院也被教會收編,他們的各種檔案記錄,讓羅馬官府得到了一些當地信息,包括這個故紙堆里出現過一次、看起來條件還可以的高地。
在按照記錄,重新發現這里之后,官府認為,此地位置比較重要,可以作為今后進一步經營的立足點,因此,就開始在這里大張旗鼓地行動起來。
兩個營帳隊,二十多人的羅馬士兵來到了這里。他們的十夫長楊大衛,擔任這個營地的指揮職責。至于這里的村民,都是臨時招募過來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