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聽說書先生說得多了,少年倒是很想去趟長安和西域南疆,當然,先顧好當下才是正事,莫好高騖遠。 扶風城外有條官道,若是不借助外力,只用腳力的話只能走這兒,據師父說,這條路上日日都會有商隊在幾座城池來往,絡繹不絕。沿官道走上幾日便能到達武陵原地界,若是路上不遇到山上悍匪,不在街邊客棧休憩的話,再走一旬便能直達大晉京城。 寧初一到底是沒見過大世面的人,在扶風城這小地方就待了十二年,如今這一走,按照少年時那位書塾先生的話來說,就是“井底蛙跳出這方天地”,不過在拜訪人間最得意的白劍仙后,白先生說道:“此乃魚躍龍門,天高任鳥飛”。 寧初一一路上倒是思索了這兩句話良久,仍是百思不得其解,偶然想起那本野史上有句“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雖是落魄書生武斷之言,但不妨礙他對讀書人的崇高敬意,至于書封面落筆那“李卿白”三字他還沒在意過。 寧初一心里藏著事,故而渾然不知扶風城已一點一點在身后成為黝黑小點,腳步依舊不緊不慢,又走了幾個時辰,便看了些與扶風城略顯不同的風景,有別具風格的招搖酒鋪、林間野店,還有從未見過的奇裝異服的異鄉人。 少年猛然驚醒自己已經踏入一個全新未知的世界,哪怕只是人世間的蒼海一栗,也令少年看不真切,迷迷糊糊的,如夢如幻。 已近晌午,寧初一見著了一隊人數約莫半百的游行商隊,其中有一個虬髯大漢令他印象深刻:著緇衣馬褲,腿綁護腕,腰間纏著條腥紅腰帶。 倒不是大漢見寧初一年紀小而為難,純粹是那人身材魁梧,少年聽師父說過,這類人便是商隊花重金請的鏢師,也就是江湖武夫。 當時少年對這充滿疑問,提出的問題令李慕玄都懊惱不已,懷疑自己是不是沒收徒弟,收的是個財迷? “他們掙的錢多嗎?” ...... 負劍少年回過神來,只是稍稍看了他一眼就別過頭去,終究不是修道之人。 驟然間,他忽然轉頭回望,終是見不著濁水巷了,喃喃道:“父母在,不遠游。” 寧缺一笑置之。 ——————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