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
楊廣聞言一急,他有點不理解楊瑤為何會拒絕。
“殿下,我楊氏鮮卑經我父圣治理后,戶籍千萬,人口五千萬有余,帶甲之士百萬,若殿下不收,便會被他人所去,楊廣不能眼看祖宗基業拱手他人,還望殿下...”
楊瑤伸手,阻止了楊廣繼續說下去。
楊廣拿出大隋凝霜,對她最具誘惑力的還是大隋凝霜本身的國器價值,反倒是這件國器象征的權柄,對她的誘惑不大。
不是籌碼不夠大,而是雙方的眼界不在一個高度。
如楊廣所言,他以尋求庇護之名獻器交權,手上的籌碼除了只能為他所用的國器·大隋凝霜外,就是楊堅留給他的楊氏鮮卑了!
五千萬的人口、百萬的兵員以及整個楊氏鮮卑的資源、疆域。
一旦楊瑤接納,那整個楊氏鮮卑,相當于成為了她的個人封地。
除了承擔相應的人族義務外,其余的調度,都將由楊瑤一人裁定。
這種情況,其實就跟家族基于種族的模式是一樣的,先族后家,先公后私。
發展種族是每個族人的義務,但發展方向上的把舵,主要還在少數掌權者手上,如果說這是公的話,那么一家之利就是私了,公私之間,有時候就是利益群體的大小差別罷了,而非對立關系。
一族高層有決定種族未來走向的權力,但就跟虎剎族的虎老議事一樣,一應虎老雖位高權重,但上面的政策,還需要靠下面的人去實施,種族個人皆有私心,如何讓一族生靈愿意配合,這是一個大問題。
除了具備足夠的威望之外,那么除非能和許坤踐行的先天人皇之道一樣,直接凌駕于一族之氣運之上。
否則,即使是龍祖、鳳主之流,也無法做到悉數掌控。
在這種種族的固有結構下,那么以小集體構成大集體,將上層指令層層下發,就需要一些小集體的話事人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