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說實話,陳志剛走南闖北十幾年,見過的企業沒有上千,也有大幾百了。 加上他一直在給大王莊送板材,所以他接觸的板材加工企業全國各地都有。 有品牌的,也有純代工的。 但是像滬濤集團這樣的企業,他一個都沒有見過。 陳志剛之所以可以成為車隊領頭,除了他的車齡夠老外,還有一點是他足夠細心。 每次出車的路線,運送貨物的特性,都是他重點準備和了解的內容之一。 加入滬濤集團后,他第一時間,就到車間去了解運送貨物的情況。 特別是產品出貨的速度。 從行政部,他了解到,車隊的數量是42輛。 本次運送是22號當天24小時內生產出來的產品。 拋開一條生產異性板件的cnc不說,每條生產線,一班十小時,平均生產500張大板。 一天兩班下來就是1000張大板。 15條生產線下來是15000張大板。 如果單純從大板來說,緊湊一點,用7輛十米托卡來運輸就夠了。 但是大板生產成小的部件后,再進過包裝,體積無疑會變大了一些,加上需要配套的五金和配件等,預估需要8輛貨車才能運輸完。 了解了車輛的數據后。 他來到車間,經過申請,審核批準后。 他進入車間,在產線上觀察產品的制作過程,開料的過程沒有什么可說。 陳志剛不太懂,讓他唯一詫異的是,滬濤的開槽似乎是在封邊機上完成的。 他去過很多廠,也進車間參觀過,似乎目前90%的廠都是在立銑和吊鑼機上完成。 在封邊機上開槽后,感覺產線短了20%。 部件封好邊后,直接打孔,接著分揀包裝。 包裝線在兩個車間的后段。 因為疊加開料的關系,一般一個規格的部件都是一次生產至少100片,有些相同的部件甚至一次開幾百片。 比如櫥柜吊柜的側板,因為通槽的關系,左、右側板都是通用的,頂底板也是通用的。 唯一不同的是,層板分為活動層板和固定層板。 陳志剛站在包裝線上,看著分貨員揀貨。 前面生產的好板件,呈左右兩側碼放,有些一個托盤上,一層就是4片,碼了60層那么高。 在托盤側邊有一個明示牌,上面寫著: 左右側板、頂底板、中豎板、活動層板、固定層板,薄背板。 分貨員檢了4片側板,又檢了4片頂底板,接著檢了2片中豎板,然后再檢4片活動層板,最后檢了2片薄背板。 將這些配齊后,他放到一個托盤上,按一個開關后,托盤順著電動地滾線往下走。 路過第一個包裝臺時,一個女工將一張紙皮,從紙皮堆中抽出,放置在包裝桌上。 另外一個女工,快速的在滾過來的托盤上,拿起2片側板,2片頂底板,1片中豎板,2片活動層板和1片薄背板。 然后將長的板件放置在紙皮下面,開始疊起來。 原來拿紙皮的女工,在桌子下拿出4個護角,在女工疊好板材后,快速的放置到四個角。 然后兩人將兩長,兩短的珍珠棉條放置在板材的四周。 接著將紙皮疊起來,收緊成盒。 用封口膠封住左右兩側,和中間纏繞,形成一個包件。 兩人配合默契,過程行云流水。 從放紙皮,到檢板,放防護,疊紙皮,封口,整個過程不到1分鐘。 托盤上,另外的板件,流到下一個包裝桌子時,正好被全部撿走。 地滾線的盡頭是一個氣動升降機,接一個托盤,就降一格。 托盤滿后,將氣動升降機往邊上挪一個地滾位,就可以通過矮的地滾送回來。 值得一提的是,紙皮似乎是前期設計好的,產品過來時,包裝起來不大不小。 并不像其他企業,還需要包裝師傅用刀片剪裁。 包裝好的包件貼上標簽后,順著另外一個電動地滾線,向待發區滾去。 陳志剛跟著往下看,他注意了一下包件上的標簽。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