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呸,呸!壽長叔,你咋做的飯,全部是高粱殼!” “就是,還沒到吃憶苦飯的時候?!? “這窩窩硬的能當石頭,一個扔下去砸死狗!” 剛開飯兩分鐘,劉向陽等知青便紛紛出聲抱怨。其他社員雖然沒說啥,也紛紛點頭。 白明川坐在旁邊拿著黑窩窩往嘴里放,眉頭微皺,只當沒聽到眾人的抱怨聲。 難吃是真難吃,另外高粱殼太多了點。不但黑窩窩里有,就連高粱米飯和高粱粥里也有很多。 普通高粱吃起來雖然苦,但至少有股黏糊勁兒。雜交高粱完全不同,黑窩窩放涼后成了個硬疙瘩,讓人咬的牙齒酸疼。 難吃倒不算啥,受苦人吃糠咽菜是經常事,早些年樹皮草根也不是沒吃過。 關鍵里邊殼太多了,根本嚼不碎,只能硬生生往下咽,刮的嗓子生疼。 王滿銀幾乎是每嚼兩口,都要往外邊吐幾個黑殼。 其他人同樣如此。 沒一會兒功夫,人人跟前一堆黑殼。 “日慫的,就這產量一千斤頂個毬用,喂牲口都不吃。幸虧咱們今年種的少!”王連順忍不住沖王滿銀抱怨,心中慶幸不已,原本打算明年多種一百畝的。 他距離白明川比較遠,小聲說話不怕被聽到。 倒是王滿銀心中一動:“連順叔,咱們可以拿來交公糧。而且要趁早,越早越好,別等其他生產隊反應過來?!? “你說糧站可能不收?”王連順一愣。 仔細一想,真有可能。 糧站收糧食也有講究,本著先細糧后粗糧的原則。小麥大米最優先,其次是谷子玉米,最次才是高粱紅薯干之類的。 原著里,孫少平上高中時吃的三種饃饃:白面饃、玉米饃、高粱窩窩,被學生們根據顏色分為歐、亞、非,也是三類糧食檔次的體現。 糧站往年收購高粱本來就挑剔,今年換成雜交高粱,說不定真不收呢。 想到這里,王連順不敢再怠慢。 他決定等高粱穗收回去立刻安排人打場,早點晾曬好,然后上交一部分。 總之,今天中午說是隊里管飯,一群人卻吃的直搖頭。 不過有一說一,這玩意兒真頂餓,往常下午很早人們就覺得肚子空空,腸子咕嚕嚕叫。今天倒好,一個個不斷打酸嗝。 那味兒,特別沖。 有社員暗中原本對雜交高粱有想法的,如今暫時也打消了。如果偷這莊稼被捉到,實在有點冤枉。 短短兩天時間,罐子村二隊的五十多畝高粱已經收割完畢。王連順第一時間安排人打場晾曬交公糧。 很快,其他村子也發現雜交高粱吃起來有問題,于是爭搶拉著直奔糧庫。 一個星期后,糧站及時貼出通知:暫緩收購雜交高粱,具體交糧應以玉米、小米、紅薯干等為主。 不少生產隊長聽到這消息,立刻開始發起牢騷。種是你們讓種的,等收獲的時候又不要了,日慫人呢。 不過他們只敢私下里說幾句,其他什么也改變不了。 既如此,只能早些將高粱分到社員們手中,畢竟很多人家已經開始斷糧,等著秋莊稼呢。 隨著各村社員們吃雜交高粱飯,又發現了更多問題。 這糧食不但吃起來刮嗓子,而且進胃里燒心難消化。大人好點,小孩子吃了后夜里躺在炕上翻來覆去喊肚子疼。 甚至不少人大便干結,根本拉不下來。 多才多藝的受苦人又開始編出鏈子嘴:“雜交五雜交五,又難吃來又難煮。碾不成米兒,脫不了殼兒。推不成面,拍不成片兒,壓不成河洛,搟不成圪蛋兒……屙不出屎,拉不成圪截兒……” “豬吃硬拱圈,雞吃不下蛋,人吃不大便,牲口吃來都不咽?!? 王滿銀覺得這順口溜編的挺形象。 按照道理來講,黃土高原的受苦人吃糠咽菜早習慣了,對食物容忍程度挺高的。偏偏這個雜交五號高粱,實在讓人愛不起來,連麥麩米糠都不如。 各家巧手的婆姨使出十八般武藝,嘗試雜交高粱的各種做法。蒸、煮、壓……結果發現,這玩意兒怎么做都不好吃。 就在這個時候,石圪節公社養豬補貼終于下來:每個養豬的人家,帶上村里開的證明,可以去糧站領取一百五十斤雜交高粱。 不少社員才明白,之前想的太簡單了。 當然抱怨歸抱怨,沒有哪家真不去領的。要知道,石圪節公社還有生產隊社員口糧連二百八十斤都沒達到,年年要吃救濟和返銷糧。 雜交高粱再難吃,至少是一種糧食。多出一百五十斤,等青黃不接時可以救命。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