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二隊明面上有六百八十九畝地,現在具體數量多少,別說工作組不知道,恐怕連王連順和王富貴兩人都說不清楚。 畢竟一塊地邊邊角角開半畝荒,細算下來也多出二三十畝。這些被人們稱為“黑地”,原則上不用上賬交糧的。 只是往年趙建海盯得死,必須等他到現場時才可以分糧。王連順即使想給社員們多分也沒什么辦法,最多在儲備糧上動些心思。 去年到劉家灣參觀過后,他才開始動腦筋轉變思路。效果很顯著,現在二隊社員們雖說吃的不怎么樣,但至少開春沒鬧饑荒。 今年遇到大旱,王連順更想給大家多備一些糧食。為了安全起見,只能采取這種方法。他相信就算白明川知道了,也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當然王連順做事情有底線的,并不會讓對方為難。該交的公糧必須要交,只是少賣余糧。 真講起來,二隊表現已經可以了,很多生產隊連今年公糧都沒有完成的。 王滿銀前幾天聽說,對面石川村交完后,每人分了三斤小麥,磨成面估計夠一家人吃幾頓面條的。 “咱家多少斤?”王滿銀剛提著布袋返回窯洞,蘭花已經急切地問。 生產隊難得分細糧,她還是很關注的。 “說的是一人五斤,應該有十七八斤,你出去可別亂講。”王滿銀忍不住叮囑一句。 這事情如果真鬧大,絕對夠王連順喝一壺的。 “我又不傻,”蘭花白了一眼,盡顯嫵媚。 王滿銀再次火熱起來。 那啥……現在農村別說電視手機,大部分人家連個收音機都沒有。晚上除了炕上那點事兒,實在找不到其他活動。 這個時代各家孩子多,也是有原因的…… 隨著公雞喔喔叫聲響起,新的一天來臨。 打開窯門,王滿銀感覺整個人神清氣爽。 六月半的天氣,早上已經熱燥起來。 他往大鍋里添了幾瓢水后,放入兩個雞蛋,開始生火做飯。 快做好飯時,蘭花也起床了。她匆匆梳洗后,拿著笤帚打掃場畔的衛生。 王滿銀則擔著兩個水桶,晃晃悠悠去村頭挑水。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他家日子和其他社員們沒什么大區別,要說有,可能吃的好一些。 擔水到家,王滿銀就見代銷點內站了四五個人,都是趁涼快過來買賣東西的。 他接手幫著招呼,讓蘭花去隔壁吃飯,別等會兒上班晚了。 *** “為了大力發展廣播事業,根據上邊的要求,我們石圪節公社近期準備將廣播連通到每一個村,讓大多數社員家能夠聽到……” “接下來,每天會進行三次播報,早、中、晚各一次,主要在大家吃飯的時間。安了廣播匣子,各個社員就可以在自己家里吃著飯,聽著廣播了。有新聞,還有歌曲和戲曲,你們想想看美不美……” 社員會上,白明川大講安裝有線廣播匣子的好處。這是公社最新分下來的任務,爭取今年各村都要通廣播。 聽到這話,底下社員們坐不住了。各個臉上帶著幾分激動,開始小聲嘰咕著。 要說廣播真是個好東西,比單純讀報紙有意思多了。社員們不用出村,就可以了解好多東西,也能夠給單純乏味的生活增添幾分文化色彩。 所以每次晚上吃過飯,都會有很多人跑到知青們居住的窯洞前聽收音機廣播。一些癮大的,能一直聽到節目徹底結束。 如果自家安一個,就不用再來回跑。 別說他們,連王滿銀也有些心動。雖然廣播沒啥可聽,但到底能夠了解一些信息。 這時,王連順突然提高聲音問:“白干事,安廣播匣子要錢嗎?” 議論聲頓時停止。 對呀,他們高興地太早,還不知道要不要交錢呢。 如果不交錢白給,當然家家都愿意安裝。收費的話,肯定另當別論了……要知道,知青們買的那臺收音機要幾十塊呢。 “關于收錢的事情,我已經向公社里了解過。安裝廣播匣子需要從公社引廣播線,還要安裝瓷瓶和電桿,差不多要掏一百塊錢。如果社員們想安裝的話,可以單獨購買廣播匣子,一個五塊錢。另外從村里到家中的廣播線也是自己購買……開通廣播后按月收費,一個月兩毛錢!” 得,聽白干事講完,幾乎所有人都打消念頭。 這雜七雜八算下來,十塊錢都不一定夠。 有這么多錢,給家里娃們扯布做幾套新衣裳不好嗎?另外一個月要交2毛錢收聽費,能買一斤多咸鹽了。 今年村里不少人家開始做玉米皮編織,手頭多少有幾個閑錢。不過沒有誰想要安裝廣播匣子,聽聽也不能當飯吃。 對于眼前的場面,白明川早有預料,沒有多說什么。平常除非公社強求必須完成的,其余事情他一般只開會討論一下,讓人挑不出毛病就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