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中秋節,王滿銀和蘭花特意請了天假,提著禮物直奔老岳父家。 雖然現在講究新風尚,但兩人還是決定按照老路數。 少安那邊知道姐夫中午登門后,還特意托人割了半斤肉,而后請假作陪。新菌肥推廣暫告一段落,他被安排到土特產門市部幫忙,現在輕松了許多,不用再去各村來回跑。 而且有王滿銀這層關系在,郭朝旺對他很看重。 聊了幾句閑話,蘭花湊到灶前幫母親做飯。 少安則拿出一張稿紙,扭扭捏捏開口道:“姐夫,這是我寫的,你幫著看一下,能不能給《黃原報》投稿!” “啥,你要給報紙投稿?”聽到這話,王滿銀嚇一大跳,手中半碗水差點灑完。 少安在供銷社工作大半年,這明顯飄了呀,把自己之前的交代當成耳旁風……現在發表文章,要摳字眼的。 稍微一個詞語不對,可能就會犯錯誤。 “嗯,這是郭主任布置的任務。他覺得上次我在縣供銷社做的推廣經驗報告很好,讓給供銷社的先進生產者也寫一篇。我推辭不過,就試著寫一下。但是有點把握不準,所以想先讓你看看。如果沒啥問題,我再拿給郭主任。” 少安謹慎的開口。 他當然記得姐夫的吩咐,而且這半年也多看到不少事情,所以內心里還帶著幾分忐忑的。 文章寫好后,遲遲沒有交上去。 聽到是郭朝旺的安排,王滿銀倒松了口氣,伸手接過稿紙。 前不久,供銷社工人趙二喜成了先進生產者。 有人認為,這是由于他熱愛本職工作,覺悟高……有人卻認為,趙二喜平時愛管閑事,運氣好…… 兩種看法,反映出兩種立場…… 整篇文章不過兩三百個字,本著挑毛病的態度,王滿銀足足看了十分鐘。 結果,愣是找不到任何毛病。 他禁不住扭頭打量小舅子:難不成,自己無意中激發了少安的隱藏技能? 這篇文章寫的四平八穩,但是非常正確! 原著里,小舅子經商天賦不錯,卻從未顯示出有文字功底。現在看來,應該沒找到機會發揮而已。 想想上次那個《用哲學觀點解釋論述乙醇的“同分異構體”》,王滿銀無比確信,小舅子的確對文字理解很強,而且頭腦很靈活。 在這一點,原著中體現過多次。 倒是少安見他久久不吭聲,心里有點發毛:“姐夫,是不是有啥問題?” “沒有,寫的很好。能不能發表兩說,不過肯定沒問題。” “那我就放心了……”少安松了口氣。 對于姐夫的話,他還是很信服的。 頓了頓,王滿銀又叮囑道:“不過少安,伱在供銷社上班挺好,以后盡量不要再寫文章了。” “我曉得,這回也是郭主任布置的任務。”孫少安點點頭。 得知王滿銀登門,快到中午時,孫玉亭兩口子也來了,順便還帶著家里的兩個孩子。 看到兩個孩子臟兮兮的模樣,王滿銀很無語。 這兩口子自家日子過成爛包,孩子也不好好管,倒對村里的事情挺積極。而且瞧這模樣,明顯把老岳父家當成免費食堂。 不過事關老丈人,王滿銀自然沒打算說什么,只要他們不惹到自己就行。 如果真做的太過分,少安一個人就能收拾了。畢竟西北錘王的稱號不是白給。 之前賀鳳英罵岳母時,就被少安打的鼻子直淌血。 其實被打過一次后,孫玉亭兩口子就對少安有點怯火。加上少安去供銷社上班,他們更比往日收斂了不少,平時也能和和氣氣和大哥嫂子說話了。 所以中午這頓飯顯得波瀾不驚。 兩口子除了吃相有點難看外,也沒鬧什么幺蛾子。 下午王滿銀和蘭花返回時,孫玉厚特意裝了半袋子紅棗,讓帶回去。 知道是老岳父的一番心意,王滿銀推辭幾次就收下了。 雙水村廟坪長有一片密密麻麻的棗樹林,過去都屬金家灣的,合作化后就成全村人的財產。每到八月十五前后,村里就會組織打棗,完事兒分給各家。 對此,王滿銀有些納悶。現在各種風刮,為什么雙水村這片棗林能夠完好的保存下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田福軍的原因。 更神奇的是,種其他果樹就不行。 回去問問王連順,如果可以的話,明年春上二隊在東山峁也栽種一些。 兩口子剛到家不久,毛蛋和石頭便提著小筐來了,里邊還裝著不少酸棗。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