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誘餌用的是蚯蚓,半指長的高粱桿當浮漂。 別說,幾個碎娃的收獲不小。 這會兒功夫,已經釣了三條泥鰍,外加一條小鯽魚。 得益于充足的水源,再加上溝邊田埂上各種野草生長非常旺盛,也給各種小魚提供了充足的食物。 尤其泥鰍黃鱔,天生喜歡鉆窟窿打洞,更適合稻田環境。王滿銀粗略估計,現在十幾畝田里最少能有二三十斤魚。 這還是他刻意控制的結果,一次并沒有放太多。而是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多次少量。 不過此刻看到碎娃們捉魚,王滿銀又想到管理稻田的一個好處:以后自己再往家拿魚,就顯得非常合理了。 等明天過來時可以帶上網兜試試,隨便攔住一個出水口,相信也捉到幾條。 叮囑過幾個碎娃后,他朝著土壩方向走去。 附近沒見劉向陽的身影,估計這會兒在草棚里休息呢。 進入其中,王滿銀果然看到對方躺在土炕上,手里捧著一個筆記本看的津津有味。 感覺門口一暗,劉向陽抬頭,趕忙招呼道:“王大哥,你咋來了,下午沒上工?” “你嫂子現在去供銷社學習裁縫,家里就我一個人,中午要做飯,還要招呼代銷點賣東西,上工時間有點趕不上。所以隊里安排我過來替福長叔,和伱做搭檔。” “那可太好了,我和福長叔聊不到一起,正無聊呢。” 對于王滿銀的到來,劉向陽當然很歡迎。他一直覺得和對方聊天能夠學到很多東西。 王滿銀指了指筆記本,好奇的問:“你看啥呢?這么投入。” “手抄本,前兩天從石川村知青們那里借過來的,挺有意思。” 說著話,劉向陽把翻爛的筆記本遞過來。 王滿銀接過瞥了一眼,只見第一頁用鋼筆寫著幾個大字《一雙繡花鞋》,下邊列有人物介紹和故事簡介。 他頓時臉色變得嚴肅:“向陽,這些手抄的東西你最好小心點,讓人看到終究是個麻煩。尚志民身上發生的事情你也知道的。” 這個年代各種休閑文藝讀物缺乏,偏偏人們又有需求,因此造成很多手抄本文學廣泛流傳。《一雙繡花鞋》就是最為出名的一部,其火爆程度,遠超過后世大神們所寫的網絡,可以說紅邊大江南北。 影響力之大,根本無法想象。 王滿銀曾經在網上看過統計,它被手抄過幾千萬次。 而且手抄傳閱過程中,很多人自發進行二次創作,改編成各種版本,讓故事情節變得越來越神秘。 另外還有《第二次握手》、《303號房間的秘密》等等,同樣風靡全國。 不過,也有許多人因傳抄犯錯誤的。 這種事情如果沒有人較真,那就一切都好。 要真論起來,肯定有麻煩。 王滿銀和劉向陽關系不錯,心里把對方當半個弟弟看待,自然不希望他栽跟頭。 “我就是閑得無聊翻看幾下,完事兒立馬給人家還回去。”劉向陽訕訕的開口。他知道好歹的,心里也沒有不忿。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