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對方欠你多少錢?」劉向陽那邊又出聲問。 「六十三元,」 對于欠錢的數目,烏恩其倒是記得很清楚。 「多少……你不是說對方賒了十頭羊沒付款嗎?咋才六十三,一頭羊六塊錢?你是不是算錯賬了?」 聞言,劉向陽再次驚呼。 烏恩其連連搖頭否認:「沒有,沒有,普通羊就是六塊錢,大的十塊,小的五塊錢……」 「王大哥,草原羊真這么便宜?」劉向陽更加覺得不可思議,覺得價格存在某種誤區。 他曾經去過石圪節公社的黑市,一只雞小的兩塊多,大的能達到三塊。按照這個算法,兩只雞抵得上一頭羊。 一頭羊最少二三十斤重,遠比吃土雞 劃算多了。 「嗯,現在草原上羊價的確很便宜,這是有規定的。咱們原西縣這邊養羊少,價格要高點。按出肉率算,一等凈肉二十六斤以上的,一斤六毛。二等凈肉,價格還要更低,原西縣這邊一只羊算下來,也就十幾塊錢。」 前身走南闖北,對于這里邊的道道非常熟悉。 其實縣城食品站出售的羊肉價格也不高,一斤七毛錢,當然要肉票的。如果在黑市,價格絕對朝上翻。 正是因為兩地價格存在差異,才會有那么多人鋌而走險來回倒騰。 另外對于烏恩其賒賬的行為,如果在后世會覺得極其荒謬,不可思議。但是在這個時代,其實還算正常。 比如黃土高原這邊走街串巷賣貨人,很多也是賒賬,雙方并不認識。比如賒小雞,賒刀、賒鍋……大家全憑口頭約定,一般到秋后或者年前再過來收賬。 更甚者,有過兩三年登門的,同樣可以把錢要回來。 如果恰巧碰到主人不在家,還可以交代村里人另約定一個時間,到時候一般都會早早在家中等待。 這種口頭商定約束力看上去非常薄弱,卻能夠一直運轉下去,就是依靠人們的誠信。 像之前王滿銀家代銷點的賒賬,賣了土龍骨后,人們都早早的還了。 只是幾十年后社會上「聰明」人太多,這種古老的交易模式才會迅速衰退下去,最后變成一張張合同。 送佛送到西,幫人幫到底。 既然遇到了,王滿銀干脆決定再幫一把:「你這樣瞎找也不是個事兒,不如我們帶你去原東縣貨運站,早些返回草原吧。等以后打聽清楚再過來找……」 烏恩其猶豫片刻,點頭同意。 其實這幾天他心里早后悔了,只是沒人勸解,才會鉆到牛角尖里。 就這樣,兩人開著手扶拖拉機把對方送到貨運站,還真找到一輛即將往北運貨的車輛。 王滿銀給司機塞了盒煙,又說明情況后,對方倒是爽快同意。 山區農夫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