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也許是被大雁肉刺激到了,近幾天不斷有人去東拉河邊尋摸,希望能夠捉只大雁嘗嘗。 在他們看來,王滿銀和王延強所用的方法并不是什么秘密。只要弄根針,再捉條泥鰍完事兒…… 總之,有手就行。 可惜讓人們失望了,現在東拉河邊連根大雁毛都看不到。 黃土高原只是大雁們遷徙途中歇腳的地方,受到驚嚇后,它們早已經飛到更北方,哪會傻到繼續待在原地。 王連順那邊見趙建海指望不上,轉天就召集二隊社員們開會,商量著正式開始淤地壩。 沒了趙建海,大家變得很隨意。 當然,主要謝守政在講,其他人不斷提出各種意見。 大家最關心的有兩個問題:如何保證土壩不會被沖毀,第二就是如何解決滲水。 別以為老百姓傻,不知道淤地壩的好處……關鍵看著好處不一定能得到。 如果這兩個問題不解決,到最后忙乎幾個月一場空,還不如不干。 謝守政很有耐心,對社員們的問題挨個講述,給大家整明明白白的。 到最后,沒人再反對,反而有些激情好漲的樣子。 王滿銀再次感覺自己小瞧了王連順的智慧和擔當。 整個動員會從頭開到尾,人家沒多說幾句話,更沒喊什么口號,輕易就讓社員們同意,而且發自肺腑的。 這絕對是一種能耐。 還是那句話,不要把老百姓當成傻子看,他們有著自己的智慧和判斷。只要把利益關系講明白,讓人看到實實在在的好處,根本不用上邊動員,他們就會自發的去做。 沒好處的事兒,能磨洋工自然磨洋工。 淤地壩真做成,能給二隊帶來十多畝上好的川地。 如果風調雨順的年成倒沒什么。畢竟有個“夠不夠,三百六”,糧食再多落到社員們手里也有定量。 但遇到荒年,這可是能救命的。 偏偏黃土高原這個日慫的天氣,不旱不澇的年景實在太少了。真沒吃的,那就只能外出討飯。 年前有次王滿銀在河溝邊碰到石川村放羊的杜老漢,兩人閑聊時,對方曾說自己活了五十多歲,幾乎年年都外出討飯。 從記事起,只有兩年田里的莊稼收成好才沒討飯。 罐子村這邊稍微好點,但也沒好多少。 另外說修建土壩,按照謝守政的設計圖,其實屬于土石壩。 需要用到炸藥和雷管開山取土取石頭的……由隊里出錢,讓王延強幫忙聯系購買。 現在對危險品管理比較松散,這也不算什么難事兒。只要拿著村里的證明,很容易能買到。 王滿銀開完會返回村頭,借著夜色照例進入空間,第一時間直奔紅薯地。 不出所料,里邊又趕起不少蝗蟲。 沒辦法,目前只能暫時采用這種笨方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