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由王滿銀和劉向陽作陪,謝守政差不多用三天時間,將罐子村周圍的溝溝茆峁轉了個遍,同時繪制出一副簡易的地形圖。 這人平時閑聊謹小慎微,說起專業工作倒像換了個人,顯得神采飛揚,滔滔不絕。 尤其在王滿銀提到李儀祉后,謝守政言語中更充滿了崇拜之情。直言其設計的“關中八惠渠”惠及數百萬生民,功德無量。 劉向陽第一次聽說此人,知道了他的事跡后,同樣贊嘆不已。 后世很少有外省人知道李儀祉,更不知道他在三秦大地人民心中的地位。 一句話概括,這是一個被人立廟祭祀的“神”。即使在這個風起云涌的時代,其香火亦從未中斷。 也是從謝工口中,王滿銀才深刻明白,要想在土質疏松的黃土高原上成功修建一座壩體,遠比想象的要復雜。 從選址到施工材料都有講究,中間牽扯到大量的繪圖和計算。比如年來泥沙量、年最大降雨量、反濾層、溢洪道…… 如果設計存在問題,一場暴雨可能就讓無數人耗費幾個月,甚至幾年的功夫全部白費。 這些年,黃土高原一直在大力推廣淤地壩。很多村子都是自行修建,壩體設計嚴重太合理。基本屬于“建了沖,沖了毀,毀了再建”。 謝守政他們曾經做過調查,僅僅過去三年時間當中,因為夏季暴雨,原西縣共損壞壩庫三千多座。 其中壩體大部潰決,壩地泥沙大部被沖走的有一千多座,占了34%,剩余則是部分壩體潰決,還有溢洪道損毀的。 期間,王滿銀把挖個水塘蓄水養魚的想法透露了一下。 謝守政倒沒覺得奇怪,淤地壩本身就有蓄水養魚的功效,只要到時候設計泄洪通道時略作改變即可。 等設計方案出爐,他們立刻上報到王連順那里。 王連順也沒耽擱,照例招來二隊幾個能人,晚上開小會研究。 王滿銀和劉向陽自然在其中。 只是沒有想到,連趙建海和王滿囤也來了。 由此可見,村里同樣對這件事情很重視。 接下來,謝守政把圖紙掛在窯壁上,開始簡單介紹自己的設計圖。 他所設計的淤地壩具體位置在村邊的東山峁。那片區域地理環境較好,有條長崖溝呈葫蘆口狀,而且坡度比較平緩,緊鄰東拉河。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