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有王樹海幫著聯系,王滿銀買木料倒是很順利。隔天雙方約定好,他就借了生產隊的毛驢和架子車把木料拉回來。 大舅子孫少安得到信息后,又主動過來幫忙。 他們兩人都沒做過木匠活,只能給王樹海打下手拉大鋸。 在罐子村這邊有個亦葷亦素的謎語來形容拉大鋸:兩人對面站,脫了衣裳干,為了一條線,累得直流汗。 這活兒看起來簡單,實際非常累人,全靠兩人來回拉扯。 沒一會兒,王滿銀就感覺腦門冒汗,渾身像要著火一樣。他索性把破棉襖一脫,只穿了件線衣接著干。 “滿銀,你小子看著是個慫包,倒有把力氣呀!”見他一身腱子肉,王樹海忍不住贊嘆起來。 連孫少安也沒想到,姐夫沒怎么干過活兒,看起來力氣不小。 每天好吃好喝,營養跟得上,王滿銀也能感覺自己的身體素質不斷提升。 毫不夸張的說,他現在扛起二百斤東西非常輕松。 兩人照著墨線拉大鋸,王樹海那邊也沒閑著。斧、錛、刨、鑿,在他手里算是玩出了花兒。 只見木屑飛舞,很快變成了一根根光潔筆直的構件…… 三天時間,門窗做好。 窯洞口內側兩邊的窯壁上,王滿銀早開鑿了兩個洞,一邊深一邊淺。 然后,兩人扶著把準備好的一根圓木推到里邊固定。這圓木相當于大門的橫梁,安裝也是有講究的。 要先把圓木一段放入深洞內,然后再平移到淺洞內固定。 門上安高窗,和門平行并列再按一扇低窗,確保屋內采光通風。 至此,花費了兩個月時間,王滿銀家的新窯洞總算完工了。 起房蓋屋也算莊稼人的一件大事,換做后世,肯定要擺上宴席慶祝一番。 不過現在一切從簡,他只放了掛小洋鞭。等村里孩子們過來湊熱鬧時,撒了幾把糖就算了事。 接下來兩口箱子,四張椅子,又花費了一天時間。 家具做好,王滿銀沒有耽擱,直接送到老岳父家。 這是嫁妝,需要等結婚那天再送回來的。 還有被套和一對紅色帶花被面,兩雙塑料底鞋,一條方圍巾。帶喜字的搪瓷洗臉盆、杯子、暖水瓶……在劉慶立的幫助下,王滿銀也早早湊齊送過去了。 其實這已經夠省了,主要老岳父一家都不是挑理的人。 很多后世人以為這個時代娶媳婦不要錢,用腳趾頭想想都知道,怎么可能。 不要財禮的人家肯定有,但是不多。而且一般都是男方條件比較好,在工廠或者什么地方上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