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廠里來的新工人-《一江芙蓉半江月》
第(1/3)頁
“杜甫草堂”省城的人又叫它“草堂寺”,位于城西浣花溪邊,出了西門,順著浣花溪再往西走幾里地就到了。據說杜甫當年在蜀中時窮困潦倒,全靠友人的資助,才在此搭建了幾間草屋居住,杜甫在此居住期間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句,其中“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最為著名。杜甫居住的草堂在他離開成都之后便被傾毀了,現今人們看到的草堂,是五代前蜀詩人韋莊重新修葺的,后來又在明弘治和清嘉慶這兩個時期加以翻修。
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草堂寺”與紀念杜甫的“工部祠”是兩個不同的地方,只是兩者并連相通,“杜甫草堂”的南大門,原本是草堂寺的山門。“杜甫草堂”的西大門才是紀念杜甫的工部祠大門。草堂寺其實是杜甫草堂的東鄰,原是一座千年古剎,始建于東晉,與省城的文殊院、昭覺寺、寶光禪寺并稱“四大精藍”。當年香火極其興旺,只是現在省城的人絕大多數人都搞不清楚,還以為“草堂寺”就是“杜甫草堂”。
沿著溪水,順著一條不太規整的土路,在一片綠樹掩映下,遠遠就能看見“草堂寺”里的“萬佛樓”,這可是省城的著名景點,素來東有崇麗閣,西有萬佛樓之說。
玉梅和劉大姐一路走來,梧桐掩映的林蔭道旁就是紀念杜甫的“杜甫草堂”,紅色圍墻蜿蜒前行,滿園子翠綠竹子不甘寂寞,從墻頭越出來,清風徐來,枝葉就颯颯搖擺發出沙沙的聲音,更襯出這條路的靜謐。走過大門前,玉梅認得大門上的匾額寫著的“草堂”兩個字,只是她并不知道這是康熙皇帝第十七子果親王允禮所書。
玉梅咂舌道:“原來紅旗工藝品廠就在這里啊,這兒的景色可真美。”
“是啊,其實我挺喜歡省城的,風景很漂亮,飲食也可口,氣候還溫潤。雖然我在這里生活的時間不長,但真覺得這是一座生活愜意的城市,如果不是你秦大哥因為工作原因要調回去,我倒是情愿在這里生活下去。”劉大姐看著道路兩側的風景感慨道。
一轉彎,離草堂的東墻不遠,是一座青磚砌成的大院,院門口的一側掛著“錦江市紅旗工藝品廠”的牌子。
走進院子,大院的門衛攔住她們,問明來意,抬手給她們指了廠長辦公室的位置,就讓她們進去了。
院子里是一排排的青磚大瓦房,里面傳來一陣陣“叮叮當當”的敲擊聲,想必那里就是生產車間了。靠西墻的一排房子靜悄悄的,門口掛著一個個刷了白漆的木制招牌,上面用黑字寫著“廠長辦公室”、“書記辦公室”、“財務室”等等,那里就是廠里的辦公區。
張玉梅跟在劉大姐的身后,邊走邊偷偷打量著眼前的一切。心里想著要是自己真能留在這里上班就好了。
推開虛掩著的廠長辦公室,辦公桌后面坐著一個精干得的中年人。聽見開門聲,他抬頭看了一眼,眼色很和善。看見劉大姐,他笑著站起身來,走到門口伸手握住劉大姐的手使勁搖了搖:“大姐,你怎么來了?”
劉大姐一指身后的玉梅,“我這不是親自給你送人來了嘛。”
陳廣輝廠長上下打量了一下玉梅,滿意地點點頭,“大姐快請坐,小姑娘你也坐。”然后轉身從柜子上取了兩個茶杯,倒了些水涮了涮,又重新倒滿開水放在兩人面前,“沒啥招待的,廠子才建立起來,忙得不可開交,連茶葉都還沒來得及買,只有清水一杯,別見怪。”
“陳政委,哦,現在應該叫你陳廠長了。”劉大姐一本正經地說道。
“大姐,你這就見外了,還跟以前一樣叫我老陳。對了,這就是老秦電話里說的那個姑娘?”
“嗯,她叫張玉梅,在我們家干了半年了,人呢老實本分,還很勤快,沒啥心眼,跟張白紙似的,多好的小姑娘啊。要不是老秦這回要調到青島去,我才舍不得把她往你這里送呢。”
“那我還要多謝大姐了,現在工廠才建成,正需要招收一批學工充實生產一線,你能給我送好苗子來,說不得,改天請你和老秦吃飯。”
“瞧你摳門兒的,還改天呢,后天我們就走了,這頓飯就記在你那兒了,下次見面你請客。”
“這么急?后天就走?”
“是啊,調令幾天前就到了,下周一必須前去新單位報到,不急不行啊。”劉大姐嘆了一口氣。
“要不我后天去送送你們?”陳廠長說。
“不用,有公安局的同志們送行。再說你這兒這么大一攤子事呢,不用跟我們客氣。”劉大姐搖搖頭。
“那好,咱們以后有機會再見。你們保重,一路平安。”陳廠長提前和劉大姐告了別。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申扎县|
岢岚县|
开远市|
利辛县|
桃源县|
灵寿县|
萨迦县|
广饶县|
格尔木市|
晋江市|
东乌珠穆沁旗|
屏东县|
萍乡市|
舞阳县|
富顺县|
旬阳县|
科技|
杭锦旗|
嵊泗县|
巢湖市|
湛江市|
衡阳县|
黑水县|
南充市|
阳山县|
常德市|
靖江市|
龙泉市|
余江县|
刚察县|
南雄市|
舒城县|
平凉市|
民县|
盘山县|
泸西县|
盘锦市|
新津县|
衡水市|
布拖县|
石景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