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梅花三弄-《我于教坊司中度長生》
第(1/3)頁
“好。”
楚歌點了點頭。
隨后從屋內取出兩張古琴,將古琴置于案上,示意張月見與自己相對而坐。
楚歌道:“此曲名為《梅花三弄》,一弄叫月,聲入太霞;二弄穿云,聲入云中;三弄橫江,隔江長嘆息,你能習得此曲,自可保你拔得頭籌。”
如今已是寒冬,院內梅花迎寒而立。
這首楚歌前世里的古代十大名曲之一,可稱詠梅琴曲第一部的梅花三弄,剛好恰和時節。
而且曲中描繪的梅花不懼嚴寒,臨風搖曳的場景,剛好能夠映射出如今張月見身陷教坊司,卻不愿屈服的貞潔氣節。
只要不出意外,必然能讓那些喜愛追逐風雅之人為之瘋狂。
這些人中不乏富家公子,王孫貴族。
到時候有這些人在,再加上教坊司的規矩,便沒有人會胡來。
再成名之后,如何逢迎,長久不衰,就要看張月見自己的本事了。
楚歌雙手撫琴,神情專注。
前世能年紀輕輕便在樂曲界享有名聲,楚歌自然是音律天才。
伴隨著楚歌穩健有力的雙手波動琴弦,厚重飽滿的音調繚繞而出,其意境開闊,曲調亦顯莊重,短短一個引子,便將冬之肅殺,酷寒完美呈現。
坐于對面的張月見眼中不由流露出訝色。
其自幼習琴,自然能聽出此曲之精妙。
原本她聽楚歌講能憑借一首曲子,就讓自己穩坐花魁時,心中還有些不信。
畢竟如果對方真有這本事,也不可能在這京中聲名不顯。
現在來看,倒是自己狹隘了。
這位楚大人看來是位隱于鬧市,淡薄名利的高人。
再次看向身前這位年輕俊朗的男子,張月見眼中不由多了一分崇敬。
引子過后,一弄曲調由低沉轉為清澈,透明,富有動感,猶如對梅花的特寫,有的含苞待放,有的迎風舞雨翻銀,如在眼前,生動形象。
二弄曲風再變,曲韻豐富多變,韻味深遠。
仿佛在靜靜的遠望滿山梅樹飛花落雪,靜謐而遙遠,動靜相諧,細膩傳神。
三弄曲調變得活潑動感,平添一份樂觀,積極向上的情緒,刻畫出梅花不為雪屈,傲然而立的形象。
最后尾聲中,曲調恢復平靜空靈,留下無限遐思......
張月見聽的如癡如醉,一曲作罷也不自知。
楚歌輕咳一聲將之喚醒。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