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二百八十八章:陷之死地而后生-《風起明末》


    第(1/3)頁

     book chapter list     襄陽城位于漢水之南,北擋漢水之曲、與漢水北岸的樊城隔江相對。

    北臨漢水,背依峴山,東北是桐柏山,東南是大洪山。

    西北則是武當山的余脈,西南則是連綿的荊山山脈。

    列山如屏、群峰對峙、構成了四邊之屏障,一水縱貫、而隔絕南北兩地。

    襄陽城正介于介于秦嶺山地與江漢平原的中間。

    上游大部是山嶺丘地不便行走,下游則有連綿湖泊,地勢低洼。

    一直以來在亂世之世,襄陽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據守襄陽,進之可以圖西北,退之猶足以固東南者也。

    襄陽城中守軍并不多,如今不過只有六七千人在襄陽城內,更多的則是駐扎在漢水的北岸,靠近樊城一帶。

    除去跟隨著陳望一起到來的四鎮兵馬此時全都云集在漢水北部,其余受到傳召的明軍大部分也都是住在于此。

    左良玉麾下的兵馬大多數其實也在漢水北岸,在襄陽城軍營的兵馬只有一千余人。

    渡過了漢水之后,陳望便直接返回了中軍大營之中。

    楊嗣昌雖然到了襄陽,但是戰事一時半會還打不起來。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湖廣雖然沒有受災,但是要調集到足夠出征的糧食還是需要一定的時間。

    “望哥。”

    陳望剛走入了中軍帳中,胡知禮便已經是迎了上來。

    “漢中那邊有消息了。”

    “白土關外,這段時間有不少的流寇游騎出現。”

    陳望眉頭微蹙,解披風的手不由的慢了下來。

    白土關其實就是平利城,后因平利縣治卑洼,四面高山,舊城被河水沖塌。

    重建后新城直接是在原先白土關的關城基礎上修建,所以既可以叫平利縣,又可以叫白土關。

    軍事上更多是自然還是稱呼白土關。

    從湖廣進入漢中府有兩條路,一條是北路,從鄖陽府北部的鄖縣,過白河,洵陽、進入興安。

    當初高迎祥進入漢中府的時候,就是走的北路。

    南路則是,從鄖陽府南部的竹溪,經由白土關、金州、再到興安。

    這一次張獻忠走的是南路,北部仍然在明軍的控制下。

    張獻忠和羅汝才現在控制的區域還比較有限,勢力仍然局限于鄖陽南部。

    白土關因為改關為縣后,守備的力量也因此薄弱了許多。

    這也是為什么當初流寇為什么可以縱橫來往的其中一大原因。

    “流寇往走平利走?”

    跟著陳望一起進入軍帳之中的陳功也同樣皺起了眉頭。

    “張獻忠和羅汝才他們應該不會想是從漢中入陜吧?”

    “他們幾次都在漢中吃了大虧,怎么還會想到往漢中去?”

    陳功解下了防風的披風,而后走到了軍帳旁側懸掛的地圖之前,繼續說道。

    “陜西打了這么多年,都已經是爛的不成樣子了,這些流寇一個個就這么想回陜西?”

    說者無意,但聽者卻有意。

    陳望眼神微凝,陳功所說的話,讓他發現了一個很大的問題。

    歷史上,再崇禎十二年,張獻忠、羅汝才等營復起之后的進軍路線和情況,那些相關史料的史料陳望以前都看過,自然是記得。

    張獻忠和羅汝才兩人合營之后,在羅猴山擊敗了左良玉后,吸納了大量的流民,然后便開始統合麾下的兵馬,整編部隊,同時聯系各地的流寇起兵重反。

    而后張獻忠和羅汝才合兵進取,經由白土關、平利,進攻漢中府東部的城池興安,似乎是想要從漢中府再度入陜。

    按照原本的進程,張獻忠和羅汝才進往興安的企圖被明軍提前得知,而后新任的三邊總督鄭崇儉帶領賀人龍、李國奇等營一路急行從北部的鄖縣,過白河,走北路進入漢中府。

    在興安受挫之后,羅汝才仍然留守房縣、而張獻忠則是北上南陽。

    陳望原本也是這樣以為,所以派出軍兵聯絡,想要提前得知張獻忠、羅汝才的動向,然后提前布防。

    漢中府內東部一帶都是興安守御千戶所的防區,當初高迎祥凌斌攻破了除了興安以外的東部所有城池。

    在擊敗了流寇之后,陳望便借著職權的便利,讓興安的守御千戶杜武剛去趁機圈地,趁著那些地主鄉紳被殺的真空,不僅收回了興安守御千戶所原先的田地,甚至還在其基礎上填了許多的新田。

    而后杜武剛又廣收流民,將其勾為軍戶,擴充千戶所,還有開礦通商,經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這些事情背后,陳望也給了很多的支持。

    十一年的時候,漢中府中部大旱,漢中鎮內糧食不足,也是靠著興安所產出的糧食補充,沒有太過于困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