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于是很多小朋友和他們的家長,不喜歡被說收到了送來的愛心。 很多地方的人,經濟上窮,但是思想上并不窮,他們很不喜歡被當做弱者救助,他們喜歡自食其力。 所以,甚至會有一些地方的人,前腳送去了好衣服,后腳直接剪了,做成鞋墊子,都很常見。 而福利院的小朋友,最需要的并不是禮物,而是愛。 但他們知道,平時來看自己的大哥哥叔叔姐姐阿姨,一年最多來一次,有些人來過一次就不會再來了。 想遇到的人,很久之后也不會遇到,甚至再也見不到了。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一些期待,小孩子想要期待見到某個人的原因說不清楚,可能是覺得有父愛的感覺,母愛的感覺,情親的感覺,友情的感覺? 但見不到這些期待的人第二次,就會有,失去的感覺。 他們,最討厭的就是失去。 所以,只要不滿懷期待,就不會有失去的感覺。 而和他們關系最好的其實不是送禮物的人,而是經常來做義工的大哥哥大姐姐。 韓舟走進這個房間后,看到了很多小朋友。 孩子不知道韓舟是誰,但是醫生兼副院長的阿姨大概是熟悉這張臉的。 畢竟有多少人沒看過《少年包青天》啊?播出時可是火到炸裂啊。 “今天又有一個大哥哥來看大家啦。” 韓舟空手而來,但是小朋友們并沒有區別對待。 很多小孩子都笑容滿面,有些孩子揮動著小手。 還有個比較可愛的小女孩,看著韓舟,笑容很好看。 韓舟掃視了一眼,揮手:“小朋友們你們好嗎?” 張策永看韓舟不太適應這個場合,上前一步:“這位大哥哥叫做韓舟,他很會唱歌喲!” “要不要讓他教大家唱一首歌啊?” 韓舟:“我給大家講個故事吧。” 張策永也笑著:“好,那就給大家講個故事。” 韓舟在想,唱什么歌合適?腦子里的兒歌太多了,反而不好選。 但是想到講個故事,腦子里很快就有了列表。 韓舟思索了一下,給這些孩子講什么小公主小王子什么的合適嗎? 還是講《丑小鴨》這種?小孩子是很聰明的,很快就會有人意識到丑小鴨生來就是天鵝。 還是《皇帝的新衣》《小紅帽》這一類的故事? 都不是很合適。 最后,韓舟選擇了一個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 韓舟是這么思考的,賣火柴的小女孩,過的日子那叫一個慘,這些小孩子聽了后,不會對他們的生活有什么影響。 “這是一個十分寒冷的冬天,雪下得越來越大,夜晚差不多都要被凍僵了。除夕就在這天晚上蔓延開去,這是個喧鬧的夜晚,人們的心情隨著新年的到來顯得很愉快。這時候,大街上走來了一個穿著破爛衣服的小女孩,她的腳上竟然沒有穿鞋。” 韓舟一點一點的講。 讓韓舟萬萬沒想到的是,越是往后講,現場的很多小孩子的笑臉,變成了流眼淚。 但是并沒有哭成一片,說明這些孩子都算是堅強的了。 韓舟意識到不對后,還是硬著頭皮把故事講完了。 “然而除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外,沒有人知道她在除夕夜擦燃火柴看到的一切美好的東西……” 講完后,有一個流著眼淚的小女孩,像上課時一樣抬起了手臂舉手要提問。 韓舟看她哭的小臉嘩嘩的,半蹲身子:“有什么問題?” 小女孩:“為什么不把她送到我們福利院來呢?” 后面,有個小男孩:“我可以把我的床位讓給她!” 還有個小孩子:“我有兩雙鞋,可以給她一雙。” 有個小孩子:“樂樂吃不下那么多中午飯的,可以分給她一半呢。” 韓舟干脆坐在了地上:“因為呀,賣火柴的小女孩那時候,國外還沒有福利院呢。” “這個小女孩是個外國人啦。” 其實在明朝時,國內就已經有了養矜寡老人和孤兒的福利機構。 不過在西方,十六世紀也有了社會福利院。 但是福利院這種事情,靠社會來做,就很難,國家不牽頭,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基本沒什么用。 和其他童話相比,《賣火柴的小女孩》很不一樣,是永恒的傳世經典。 無論什么時候看、聽,都會讓人心頭打顫。 小孩子聽了還好。 在場的大人聽了,那才叫一個心里堵得慌。 這些人,本來就熱衷于公益,看不得小孩子受苦。 很多都是因為愛心,在這里做義工。 聽到《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整個人都不好了。 別人聽這個故事,只能想到這個故事,但是他們聽到這個故事,能想起很多個故事。 這些故事,大多就發生在福利院的門口,和醫務室里。 韓舟陪著孩子們說了會兒話,才有張策永的隨行工作人員繼續其他的活動。 在刷了齊腰高的綠色墻壁和柱子之間,張策永叉著腰,看向了遠處:“你這家伙,寫故事總是這么觸動人心。” 韓舟:“說起這個,我想起來了,我是給你送劇本來了。” 張策永伸出手。 韓舟從兜里掏出一個優盤:“別傳出去了。” 張策永接過優盤:“我演的是偵探吧?” 韓舟:“你演的是警察,不過也是這部電影的偵探。” 張策永滿意的點頭:“你演的呢?” 韓舟:“陳比覺,罪犯。” 張策永:“反一號?” 韓舟:“反三號。” 張策永想了一下,沒有多問,劇本都沒看,也沒什么好問的。 “我還有一會兒才會走,你先走吧。” 韓舟:“我可走不了,我坐的沈臺長的車過來,先讓他走了,借你車用用?我要去太子峪一趟,一會兒需要車回城。” 張策永:“行,我找個司機送你。” 張策永拿起手機,打了個電話出去。 放下電話,張策永:“等幾分鐘,人馬上就來。” 韓舟等了一會兒,一輛皮卡過來了。 珍姐給韓舟說了韓舟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兒。 張策永來這里,沒有什么派頭,所以,一人一個座位,來多少人,回去就是多少人,車剛夠。 除了一輛送禮物過來的皮卡。 這輛皮卡的司機本來已經放假了,剛走了,又被張策永給喊回來了。 一開始珍姐以為韓舟一會兒會直接回城,所以準備讓其中一輛車送韓舟回去,然后再開回來的。 不過韓舟說要去太子峪,需要一輛車跟一會兒,就只能讓皮卡的司機回來了。 上了皮卡,韓舟坐在副駕駛,笑著:“吃飯了沒?快六點了,要不要先去吃個飯?” 最近韓舟組織六一晚會,已經習慣了對員工噓寒問暖了。 司機:“害!還吃什么飯啊!” “現在上班根本不用吃飯,又老板畫的餅,同事給的瓜,自己摸的魚,領導發的鍋,客戶腦子里進的水,競爭對手不是,隊友添油加醋,還有自己發的火,還不夠吃?主打就是一個營養均衡!” 韓舟聽出了抱怨的意思,哈哈大笑:“我看你皮卡后面又拉了很多東西,是準備送第二趟貨了?麻煩你了。” 司機:“那倒不是。” “我是搞了一車茄子,準備送回東北老家。” 韓舟:“東北買不到茄子?” 司機:“買得到啊,但是帶著一車茄子,我就可以走綠色通道,不用給高速費。” 韓舟:“6” 韓舟看路邊有個墓園,挑眉:“這么快到了?這有地圖上顯示的那么遠?”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