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兄弟萌,喜大普奔!” “兄弟萌,韓鴿子他新音樂賬號發歌了!” 韓舟超話下的人,聞風而動。 “這次應該是《爆劉繼芬》的普通話版本吧。” “那叫《謝謝你的愛》版本。” “之前又是跑去嗶站發《達拉崩吧》又是跑去酒吧唱《沖動的懲罰》被人拍到,說好的《謝謝你的愛》一直都不錄!” “我倒是……更想聽《沖動的懲罰》錄制版。” 然而,很多人跑去韓舟的主頁,看來看去沒看到一首叫做《謝謝你的愛》的歌。 眾人繼續尋找。 有一首叫做《小芳》的歌,播放次數,評論數都很低。 “嗯?難道《爆劉繼芬》的普通話版本其實叫做《小芳》?” “讓我來看看歌詞。” “歌詞和《爆劉繼芬》不一樣啊?!但真有一句歌詞叫做‘謝謝你給我的愛’。” “呃……我只能說調性好老好舊的感覺啊,但講的東西,和《爆劉繼芬》是一回事。” 還真就是一回事,《謝謝你的愛》和《小芳》同出一個年代。 當時音樂人創作歌曲,都喜歡時尚都市類愛情歌曲。 而《謝謝你的愛》則是在這方面走到了最頂峰。 而《小芳》走了另一個極端,反其道而行之,回到了村里。 但……兩首歌都是講的同一件事。 那就是‘渣男’事后懷念曾經那份感情。 但兩者其實并沒有歌詞上表達的那么‘渣’那么‘海王’。 包括《小芳》這首歌,創作者的‘小芳’原型其實是自己的老婆,也不是在村里遇到的小芳,而是在歌手聚會上。 但,這首歌創作時,故意走了懷念路線,加上印刻了時代的印記,貼合了很多知青的心理,所以最終暴火,而93年也被稱作為‘小芳年’。 而《謝謝伱的愛》這首中一句‘不喜歡孤獨,卻又害怕兩個人相處’也是被歌迷懷念了三十年,如今拿出來,依舊不過時。 很多新時代的聽眾聽到《小芳》這首歌,不屑一顧,說這就是知青在鄉下糟蹋姑娘后,回城后懷念沒玩兒夠。 很多人慣性的認知,認為當年的城里和現在的城里一樣。 殊不知,當年的城里沒飯吃,反而農村里又種田同時家里又有職工有糧票發的,才是當時過得最舒坦的。 而當年得到命令知青返城,也不允許帶人回,才有那么多人真正的在懷念當時的感情。 時過境遷,娛樂圈已經出現了‘租單間,豪華布置,穿名牌,送外賣’的貧困外賣員影視片段,出現了‘看國外名著,用迪奧’的貧困女實習生電視橋段。 創作者真的懂什么叫做大眾嗎? 這群知青在村莊戀情后回到城里,為了愛情的純真,就不結婚生子了?父母允許嗎,周圍的議論聲允許嗎?時代環境允許嗎? 當然了,在那個時代,迅速開放以至于糜爛的私生活,多多少少也是因為這個的影響。 事情都有兩面性。 一代一代的認知差異,一直擺在那里,想要跨過年代跨過地域差距去憑空理解另外一個時空的人,無異于癡人說夢。 也只有做的認真的文藝作品,能讓部分細心的人,管中窺豹,對其略知一二。 “這……我欣賞不來,太老了。” “為什么做這么古老的編曲?” “來個現代都市版的編曲吧,這個不得勁啊。” 有人看穿了一切:“有沒有一種可能,這首歌,就不是給我們聽的,而是給知青聽的?” “可是,知青們現在不得都至少五六十了,誰會上網來聽歌啊?” 此時,鄭夫人正用座機打電話:“對對,我下載好新音樂這個軟件了。” “哦哦,是上面這個框嗎?點開了,不對啊,哦,點錯了,這次對了。” “哦哦,輸入韓舟,等我一下,我手寫輸入寫的慢……” “然后呢?” 很快,房間里,就響起了《小芳》的歌聲。 “村里有個姑娘叫小芳,長得美麗又善良,一雙迷人的大眼睛,辮子粗又長……” 外面,正在擦放映機的韓四升到了門邊,耳朵貼著門聽著。 聽不真切。 于是,又使勁湊了湊。 “咔噠~” 并沒有鎖上的門,彈開了。 場面一度很尷尬。 手機外放著: “在回城之前的那個晚上 你和我來到小河旁 從沒流過的淚水,隨著小河淌~” 鄭夫人看向韓四升:“是不是有畫面感了?” 韓四升尬笑:“什么畫面感,一首破歌而已,又不是電影。” “再說……跟我有什么關系。” 鄭夫人:“什么小芳啊,村兒里啊,回城啊,知青啊……” 韓四升笑了:“我是誰,我和別的知青可不一樣。” “我可沒有等到政策回城,我是當兵去了,沒有回城那一說。” “呵呵,這歌寫的,一點都不貼切。” 此時,手機還在外放: “謝謝你給我的愛 今生今世我不忘懷 謝謝你給我的溫柔 伴我度過那個年代~” 鄭夫人關掉了手機:“韓舟寫的。” 韓四升:“這小子,拍電影還行,寫歌,不行。” 說著,韓四升轉頭繼續鼓搗放映機去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