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英雄嗎,我?”米利西奇撓了撓頭,嘴角先是被羞赧提起,緊接著驕傲和自豪將那不易覺察的弧度大大的扯開。
自打離開底特律,他已經好久沒有聽到這個稱呼了。
“知道嗎,自從那年你們打進第二輪,我就知道你肯定會有所作為,我看了二十幾年的NBA,你是我見過最靈活的大個子……”
多數主力球員在打完一場比賽后都會很餓,披薩店中麥餅混合芝士、肉腸、香料的香氣更使人的饑餓感進一步放大。
然而在此刻,米利西奇覺得老板的那發自內心真心實意的夸贊遠比手中的披薩更美味,哪怕進入季后賽后,他的周圍就一直沒有缺少過夸贊。
他就是愛聽。
他是萬眾矚目的球星,但也是個平凡的人,需要從外界索取能量,不管是肉體還是精神。
雖說肉體和精神是兩個維度的概念,但那些真心實意的夸贊卻可以打破界限,給他疲勞的身體喂上一口大補湯。
當然,又好吃的,就會有難吃的。
時至今日,他的腦海中還會時不時的閃回拉里布朗那輕蔑的眼神和不屑的嘴角。
【在你學會防守之前,我是不會讓你上場的!】
【你知道你在干什么嗎?球隊花錢是讓你來打球的,不是讓你來表演那滑稽且拙劣的三分的!】
【你永遠也比不上拉希德,軟蛋!】
【……】
逃離戰火紛飛侵略和內戰不休的家鄉,來到繁榮的美國,選秀夜過后,搖身一變成為人人羨艷的青年百萬富翁,這本是尋常人無法想象的美夢。
只是在最初的甜蜜過后,拉里布朗的出現摧毀了一切。
在來美國之前,他學的英語都是禮貌用語,而在活塞,他用的最多的卻是抱歉。
多數NBA球員其實都談不上多么愛籃球。
人對某項事物的喜愛多源于由它帶來的正反饋,在競技運動中的正反饋就是勝利。
而NBA是殘酷的,因為它匯集了各個年份,各個地區的正反饋之王,卻只愿意提供一份正反饋。
在這個聯盟中大多數球員更多是靠著金錢上的正反饋來維持積極的心態。
米利西奇也曾一度想將份職業徹底的視之為生意,將金錢和苦難畫上等號。
幸好。
幸好他有莫哥。
莫哥告訴他,金錢是他應得的,拉里布朗帶給他的苦難除了寫入自傳嘲諷外毫無意義,他愛籃球,愛進球的感覺,更愛死了拼盡全力后的勝利。
那年在活塞,主場球迷們喜歡他更多是喜歡他那吉祥的外號——“人類勝利雪茄”。
他從球迷的歡呼聲中汲取不到半點成就,只有恥辱。
哪怕后來他幾拳成了底特律的城市英雄,球迷們也只是為他那一時的勇氣和力量喝彩。
而現在,他卻是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球迷對他真實的愛。
他忽的又想到了今天下半場莫聞、雷阿倫、佩頓同時上場后球迷們的尖叫。
一道電流從他的脊背上劃過直擊天靈。
他好像莫聞跟他說的遵從內心,究竟是遵從的什么。
那是一條皮蓬走了半生才弄明白的道路。
是成為一個更偉大的皮蓬,還是成為一個城市的一段歷史?
想了半天,他還是無法決定。
不過,有一說一,這家的披薩真好吃啊。
……
丟掉兩個客場對騎士來說并不是什么大事,至少在騎士球迷眼中是這樣的。
雖說上一次總決賽先輸兩場最后翻盤的案例要追溯到已經55歲的比爾沃頓的生涯巔峰(1977),NBA幾十年的歷史中也只有2例。
但他們騎士可是才在東決做到過連丟兩個主場后翻盤的壯舉,這在NBA歷史長河中那也是數一數二,所以,不慌。
人類是很會自我PUA的,就像新車,在沒開之前總是小心翼翼,一旦注滿油上了路,站起來蹬就只是時間問題。
不過騎士球迷能接受大局上的失敗,卻不能接受輸的那么難看。
東決主場輸活塞的兩場難看歸難看,多數球迷還是能看到騎士取勝的希望的。
可跟超音速兩場下來,不少專家已經將這輪總決賽歸類到02、03年這一掛了。
簡而言之……騎士有可能贏得總冠軍,但騎士贏下總冠軍有點不可能。
打的這么難看又不想承認實力差距,那只能說球隊打的有問題,具體點就是有人打的有問題。
喂,家里進鬼了你知不知道?
不需要仔細分析,看賽后統計其實球迷就迅速鎖定了“內鬼”。
就是那個從西部來的,就是你,邁克畢比!
畢比G1只得8分4助攻,G2也只有11分3助攻。
對于一個首發控衛而言,這個數據也勉強合格了,但問題是,畢比可是當下騎士的第二高薪,還是用兩雙機器古登加選秀簽換來的。
結果進攻端沒啥存在感,防守端還讓莫聞予求予取。
日內瓦退錢!
【我不明白,在球場上做出防守的姿態,然后站著等勒布朗傳球投籃,強度還不如我陪女友逛街,他憑什么能拿千萬年薪啊?】
【別再責怪畢比了,你們沒看出來他已經在盡力抵抗主人的命令了嗎!】
【狗屎畢比,你除了能給莫聞弄一身汗水外還能干什么?】
聲討批評邁克畢比的聲音從網上論壇蔓延到電視節目專家評述。
人們都下意識忽略了此前在東部,畢比穩定15+6,幫騎士撐起阿詹不在時間段組織和開發進攻的功勞。
單罵畢比不過癮,于是騎士的制服組也成了被責問的對象。
第(1/3)頁